學習完整的完成一件事
國中階段,也就是所謂的青少年期,是孩童身心轉換成大人的關鍵時刻(Critical
Period)。之所以稱這個時期為關鍵,是因此時原發生於嬰兒時期的印痕行為(imprinting)會再次地發揮作用,有許多的人生「第一次」是在這個時期出現,一個人的許多習慣也在此時養成,而這具有強大,不可逆(irreversible)的巨大學習影響,和之後的學習認知不同,是很難改變的。這段不算長的過程中,也許三年,至多五六年,父母親隨著孩子能夠獨立完成的事情越多,心智逐漸的邁向成熟,終至放手。
但是,問題來了,所謂的「完成事情」,我們不禁要問,孩子真的有完成嗎?真的學會獨立完成嗎?什麼又是「完整完成一件事」呢?在規定的時間內,做規定的事,做到時間到才停止,這樣就是「完整完成一件事」了嗎?也許這樣的認知是一般孩子的認知。完整完成一件事的定義,大概地說,就是無論哪一件事,只要從頭至尾徹底執行,沒有省略,沒有疏漏,且在正確的時間完成,便是完整。
舉最簡單的例子,「睡覺」,睡覺是一個行為,是一種每天都要執行的動作,但是,我們是要看到孩子想睡就睡,在客廳癱睡、書房趴睡、地板睡到處睡?沒洗澡倒頭就睡?睡前沒盥洗?沒蓋被?睡前還大吃宵夜才睡?睡前不鋪床睡醒不摺被?這種睡覺,就是完全隨興的,不完整的或不健康的睡眠習慣,可以說人人都會睡覺,但是並不是人人都完整把睡覺習慣養成好。
再來,以學生最常寫的聯絡簿為例,怎麼叫完整?我們來檢視一下,家長在家長欄位簽名時,是否我們看看孩子有押填寫日期了嗎?謄寫的字跡工整還是潦草?交辦事項有抄嗎?當日評量有登記嗎?心得札記有寫嗎?寫得用心還是敷衍?別忘了還要翻看前一篇是否有導師的回應?品德小品文是否閱畢?最重要的,是當日抄寫的注意事項與回家作業是否一一勾稽完成?以及是否準時繳交聯絡簿?如果都有,才是孩子完整完成聯絡簿這件事。
孩子到學校受教育,如果上課沒遲到,聽課沒睡覺,作業有繳交,評量能及格,這樣就算完整的完成學習這件事了嗎?其實這樣做雖然表現不錯,但離「完整」還棋差一著!一個比較理想的完整學習,是在課前須預習,課間除了專心聽老師闡述之外,還得要會提問,以及做完整的筆記,接著課後得複習,在評量過後,還得做答題分析。人人這麼做不一定都能成為學霸,但是一定能收學習之效而自我成長。
所以綜整「完整地完成一件事」的要件,除了類似遵從SOP(標準作業程序)從頭到尾徹底執行所有步驟之外,執行的心態到底是想做到卓越還是想做到及格也是要件之一。而做事時不忘紀錄,完事後懂得檢討,過程中不只防止疏漏,且在求正確時也講效率,最後能在時間內完成,才能稱為完整,才能成就卓越。
我要說對孩子訓練「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成功與否,其實端看父母,端看父母的身教,是否有以身作則?父母就是一面鏡子,孩子眼睛看的是父母的處事行為,能有效印痕在他腦中的便是父母製造給他的日常畫面。父母經常性的「約略」完成各種事,那麼也就別怪孩子總是半調子的在過著生活。
以後孩子長大了,如果沒有在青少年時期這個關鍵時刻養成孩子完整完成一件事的習慣,是會吃虧的。當然,以後他還是可能會透過法律、公司規定、伴侶要求、同儕壓力等等外在因素被迫完整完成一件事,但是在他的人生當中,自律的部分以及透過自律而形塑的生活品質,就會受到限制。我們當父母的,能夠不為這樣的未來未雨綢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