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揹著甜蜜向前衝



       揹著甜蜜向前衝
    這晚,我們辦家長會委員授證,承蒙大家真心的認同,容許我們讓典禮簡單清新的進行,沒有披大紅綵帶和獻鮮豔花束,沒有外賓過路,只有溫暖的自己人一批見證。我一開始,紅著眼跟大家報告,大環境不好,據統計學校弱勢家庭有增無減,這是沉重但甜蜜的負擔。我停頓了一會兒,委員們紛紛鼓掌給我打氣,我繼續報告,即便如此,我們的孩子潛力驚人,從開學到現在,已經為學校掙了許多難得的榮譽,遠的我就不說了,讓我細數這兩週的所謂戰果吧。
    首先,本校重點發展全力栽培,由昶昇教練指導的羽球隊楊子慧及簡佳珊同學,參加107年新北市城市夏季盃全國羽球錦標賽榮獲女子雙打第三名,讓本校在羽球訓練的用心,慢慢的呈現成果。
    在會議開始之前,熱騰騰的捷報也才傳給我,由坪志和軍翰老師指導的撞球校隊,在107年全國中等學校撞球錦標賽新北市選拔賽中,囊括男子雙打第一名(魏宸祥、黃豊傑)、男子團體第二名(鄭酩祥、何明昌、胡家誠)、女子單打第二名(江慧君)以及男子單打第三名(魏宸祥、黃豊傑),且全數達到全國賽標準,我自己其實一點都不感到意外,因為我假日加班時,跟我比賽晚離校的,就是這些勤奮練球的孩子。
    由淳卉和湘凌老師指導的802蔡佳欣、廖妍庭、林姿寰三個孩子,參加新北市107年度「食在有藝思‧農情綻新北」"時膳小當家”廚藝競賽,一路從初審打到複審,獲得全市優選獎金禮卷6000元的優異成績,託他們的福,在訓練期間我的口福實在飽滿,我不斷的有金瓜香蘋沙拉、香椿果仁拌飯和青木瓜猴菇湯可以品嚐,如果這陣子減重不見成效,有大半的原因要推諉責任給他們了。
    科學教育方面,由玟光組長和博翔老師帶領的創科社的兩組同學,通過教育局學生科學研究獎助計畫的嚴格初複審評比,獲得整年的研究補助金;而競爭激烈的新北學科電競大賽「黃金城傳奇」線上比拚中,我二重有廖柏鈞、張妤柔、陳俊安、李昱潓、劉宥廷和王天鴻兩隊六名選手擠進前十名,明眼人都知道,這比賽幾乎是數理資優班的天下,二重的孩子們能擠身其中,不可謂之僥倖。
    在藝術教育方面,經昭純老師盡心指導,本校在新北市107學年度學生美術比賽中表現出色,林柏宇榮獲平面設計類普通班組佳作,黃冠翔則在書法類奪得普通班組第3名,蘇柏宇也在普通班組版畫類獲得佳作的好成績。本校黃琮翔同學,在資訊組的協助下,參加2018育達高職多媒體設計科舉辦之【決戰動畫紫禁之巔】小小動畫師培訓-AE動畫課程營暨創意動畫挑戰競賽中,榮獲第一名及最佳團體獎。
    停筆前,特教組也傳來捷報,說我二重許宇廷同學,克服本身聽覺殘缺,努力練習,最終榮獲新北市聽障學生朗讀比賽第二名。孩子們的爭氣表現,在各自的天空崢嶸,怎不令人動容。查爾斯·史考伯說:「一個人幾乎可以在任何他懷有無限熱忱的事情上成功。」而我,正驗證著如此的說法,看我的同事們何其支持,家長會夥伴們何其認同,所以我願意,願意揹著這甜蜜的負擔繼續向前衝。


存疑----科學的推進力


        存疑----科學的推進力
    在你經歷的人物中,誰會從頭到尾對人無疑?對事無疑?對誰無疑?你自己有被質疑過嗎?剛出生的嬰兒,應該是最無疑的,以至於大人湯匙內放什麼,一入口就是咀嚼。但是長大後呢?還這麼信任人嗎?
    英國哲學家 Gibert Ryle1900-1976)曾說:「人的理性不在於對原則性的事務永不懷疑,而在於永遠存疑;不在於固執著名的公理,而在於不把任何事物視為理所當然。」是的,我們的社會太多僵化的儀式,太多理所當然,這都是不夠理性的。
    科學,就是得不疑處有疑。常常包覆在不疑的外表的,就是權威。權威是接近真理的高牆,打破權威,實際上就是突破壟斷,權威的不疑處,更要去質疑。
    起疑後不是就停止了,而是有了疑問就得釋疑,於是科學可以說就是嚴謹的釋疑的過程,通過科學手段,讓問題得到澄清。通常,釋疑的步驟中,為了讓問題容易解決,會把大問題拆解成中問題或小問題,將一個一個較小單位的問題驗證後,再用邏輯推演綜整在一起,才能回答了完整的問題。
    但是,真的澄清得完嗎?真正的科學家會說,不是的,找到一個答案,又會生出數個疑問,也就是說,我們去看科學發表,研究者最終是從研究中找到更多的疑問的。
    好了,存疑是科學精神,沒有錯,但提問很容易嗎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不擅長提問。我們以為只有新聞記者可以遞上麥克風,提問尖銳的問題。其實,問問題是可以訓練的,說訓練提問也不精確,應該是系統的提問,學會了就萬用了,什麼主題都能夠問出有水準的問題。
    我們大部分人不擅長提問,是後天壓抑的結果。我們別忘了,在孩提時期,我們經常性的問大人問題,常常讓父母招架不住,然後說「你長大問老師就好了」,這是父母扼殺孩童「質問期」的經常性案例,也就是說,提問能力本來是與生俱來的,而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關掉了提問的開關,丟失了提問的能力。
    但是,「存疑」與「不確定」一不一樣呢?感覺好像很難區別。但是如果你說「不確定這個下午我哥在不在家?」,和我說「我懷疑A同學可以在半小時內從某的到某地」,就可以很清楚的區隔二者的不同。前者是不確定,是根本沒有任何訊息足供判斷;後者則是存疑,有個參考點,也就是對A同學的認識,知道他的交通工具,也對交通距離有一定的理解,所以懷疑A同學不能在這個時間趕到。
    講到「存疑」,也常常讓人感覺是「不信任」,但真的是一樣嗎?與科學家相處就有這個困擾,怎麼常常對話都是疑問句,好難相處。這就是不理解科學家的思考模式而產生的誤解!科學家提出問題不是要用來吵架的,而是釐清彼此的想法是否在互相沒誤解的平台上獲得理解。我們更常見,在專題討論的會場,兩派實驗室為了統計的方法互相質疑吵成一片,但是會議結束後又一起去吃綠豆豆花了!為什麼?因為對科學家來說,「存疑」是一種再普通不過的習慣。
    那麼,世界上有沒有不用、不必、不可存疑之事?當然有,那就是宗教,對不同的神的信仰,信者恆信,不用不必也不可存疑,所以宗教是與科學不同軸線的,不必將兩個放在同一個平台試圖做一個融合或者同步化。
    缺乏定義、斷章取義、過度推論、二元論、階層不分、定義不明、相信專家以及集合論沒學好,都是不利於提問或釋疑的。不是降低了提問的問題之水平,就是問了沒意義的問題,讓被問的也顯尷尬(要回答也不是,不回答也不是)
    高錕說:「光纖是最好的,在一千年之內找不到一個新的系統來代替它。我這樣講,你們不應該相信我,因為我本來也不相信專家的講法。」這就是一種批判的精神,科學家是鼓勵存疑的,存疑是推動研究的大力量。
    倒數第二個問題,提問有沒有分好壞分品質高下?當然有。簡單的提問,回答有或沒有即可,複雜的題目,還要釐清因果,設計實驗驗證。有品質的提問,驅動了對方的思考,沒有品質下的提問,問與不問都沒有太多意義。
    最後一個問題,你最相信的人是誰?想想看!到了這個年紀,你最相信的,大部分也不是親人父母,因為我們知道,家人最會說所謂「善意的謊言」,因為一切出自愛。我最相信誰?我想我的回答會是:「我最相信自己!」不是嗎?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機會教育----邀稿的藝術




      機會教育----邀稿的藝術
    教育不限場域時間,訓練每分每秒都會發生。那天,我正在電腦前備課,臉書的Messenger跳出對話視窗,本欲不予理會,但我一看人名,是八年級創科社的社員,便放下手邊工作回覆她。
黃同學:「斑馬,可以請你寫一篇文章嗎?要放在社刊裡的~」真是難得,黃同學平常很省話。
  馬:「這是邀稿嗎?」我故意反問。
黃同學:「嗯,應該是!」停了一分鐘才簡短回。
  馬:「可是,要寫多少字?什麼主題?什麼時候截稿?放在社刊的什麼單元?還有,妳是什麼身份?用什麼身份向我邀稿?這都是邀稿者要給受邀人的資訊。」我劈哩啪啦的快打一串字,按送出。
黃同學:「所以?」這回覆真有意思,也在預期範圍。
斑馬:「所以妳要重新寫邀稿的文字給我!」看我出招。
黃同學:「現在嗎?」秒回,我笑了。
  馬:「看妳啊,稿件急不急?」已讀不回,停頓了三分鐘。其實我真的不急。
黃同學:「斑馬,我這學期擔任創科社的文書,負責社刊的編輯。這次我們社刊規定的字數是七年級社員800(加兩張圖)、八年級1600(4張圖),至於斑馬您能斟酌字數。關於主題,投稿的社員有以下內容可選:科學新知、校園動植物介紹、PaGamOPowertech……,斑馬您的主題則不受限制。所有的人截稿的日期都在1029日晚上12點,方便社刊編輯整理後11月第一個星期出刊。」閱畢,賞心悅目,嘴角上揚三十度,又逮到機會讓她進化了。
  馬:「這樣清楚多了,好,我會在期限內給妳!」這是肯定她的意思,但我又得寫文章了。
黃同學:「謝謝斑馬的指導!」很有禮貌狀。
  馬:「嗯,你學得很快,記得這次學習邀稿的經驗,加油!」當老師的人,當掌握鼓勵的時機、指正的時機、發問的時機和等待的時機,成就學生於無形。


2018年10月1日 星期一

表列(Listing)----作為一種科學工具



表列(Listing)----作為一種科學工具

作為一種非常實用的行為,表列(listing),其廣泛的日常性,幾乎滲透到每一個人的生活細節。從學生個人的課表、餐廳點餐時的菜單、旅遊的攜帶清單到大樓的樓層簡介,處處是表列,都算是表列。我們也能體會,一個沒有分主菜湯品小菜飲料等品項分門別類,混淆消費者的菜單,是會造成點餐困擾的。

很熟悉但沒有科學邏輯卻又貼近事實的表單,生活中到處都是例子。例如:愛妻準則;第一條、老婆永遠是對的。第二條、如果老婆真的錯了,請參閱第一條!第三條、老婆決不會有錯……。我們討論列表,必須剃除這類表單。

比起各種千奇百怪的表列,科學表格其實是相對單純的。原則上,科學表格簡化了文字的描述,讓人一目了然,是若干行與列的有序組織,科學表單中呈現的,常常是量化且整理過的數據,加上一些統計學符號,有時會有備註欄說明等等。表格在內容上的組成,包含行(紀錄、矢量、K-元組)、列(欄位、參數名稱、特性、屬性)、標題(單詞、短語、數字型索引)、單元格(數量、量詞、形容詞、循環或遞歸的方式,對內容加以分組分割或編排)、表頭(加強印象、重點)及表尾(輔助說明及統計標準)

表列可以分為兩大類,正面表列和負面表列。正面表列是對於事物【原則管理,例外自由】,例如營利事業登記證,其文件所記載的營業項目就是正面表列。

負面表列則是【原則自由,例外管理】,臺灣的貿易法規定特定物品的進出口須要輸出入許可證,就是採取負面表列制,它的意思是說除了表內的產品須要申請輸出入許可證之外,不在表內的所有產品都不用申請輸出入許可證,這差別在哪裡?大家想想?表內的項目多?還是表外的?

但是正面表列有個【正面】,就是【正向思考】嗎?也不盡然。表列與心態的正不正向無關,表列大部分是用數學關係去理解,可以用集合來理解,是一類以屬於(∈)與不屬於(∉)構成的關係。

負面表列是一劑特效藥?如果是說創意的特效藥,或許較貼近事實。在法律上,大陸法系多為正面表列,歐美法系則多為負面表列,負面表列降低了冒險犯難的人觸法的危險。

所有的事情都用正面表列好嗎?當然不好!也沒必要!可是正面表列的精神經過延伸,3D列印就是一種廣義的正面表列,它揭示了XYZ三維座標上的何者是該射出素材的點,相反的說,木雕則是一種立體的廣義的負面表列,木雕的作品完成的過程,就是不斷的設定去除範圍,隨著逐漸的成形,捨去的範圍愈小。
如何表列與角色有無關係?以綠豆的例子,就會很容易明白。想像一下,買方與賣方的對立角色,表列差異就很大。買方會盡量挑剔豆子的成色,用刪去法,屬負面表列。賣方不同,賣家會說,「我們有通過檢驗」、「我們有產品履歷」、「我們有產地證明」、「我們是有機綠豆」,十足的正面表列。

    所以,正面表列同意與負面表列禁止?原則上,容易遵行用正面表列,開放創新用負面表列?這樣講都還不具體。以生命科學為例,對於胚胎幹細胞的研究,科學大國誰都強調道德性,但英國在前端管理,採正面表列;美國在後端管理,採負面表列。

    正面表列與負面表列何者容易?容易與否又可分是否容易理解?是否容易操作?以及是否容易判斷?這與使用者的習慣是有關的。在課堂一開始做調查,課前就知道正面表列與負面表列的同學就寥寥可數,足見懂得這兩種表列的定義,已經是殊屬不易。

    正面表列與負面表列可同時使用否?答案是可。所以我們的交通規則,才會指示標誌與禁制標誌並存。真實的生活,連法律的條文,也是常常將正向表列和負面表列混用,但是不會羅列在同一條文下,會比較合理。

    再來看教育現場,教師出題透露出題者屬正負面表列類型,有的老師,喜歡題幹是「下列何者正確?」,有的老師,則習慣以「下列何者錯誤?」入題,這都是基本的態度不同所致。批改考卷時的給分也是,滿分8分,共8題,每題1分,學生錯了3題,你的紅筆選擇為何種書寫???寫+5 ?還是寫-3

    不管正負面表列類型,都受到階層(hierarchy)的影響。「你可以出去玩」是正向表列的說法,但是加上【白天】兩個字就產生變化,成了「你可以白天出去玩」,再加上【單獨】兩個字,則呈現「你可以白天單獨出去玩」。換另外一個說法,「你不可以出去玩」,本來好像是限制最大的語詞,加上【晚上】,就成了「你不可以晚上出去玩」,若再加上【單獨】就更有意思了,「妳不可以晚上單獨出去玩」,出去玩的限制條件,只剩下【晚上】和【單獨】了。

    表列後,接著是排序,排序就複雜多了,如何將表列的元素分析,排列出有意義的次序,是進階的選擇。排序的目的:增進理解、方便管理、區別類群及尋找新解。排序的分類:非線性時間比較類排序與線性時間非比較類排序。排序的另一型分類,則將排序區分為穩定排序、不穩定排序及不實用排序。

    排序是編寫程式時重要的過程,列舉各種排序方法如下:
交換排序:氣泡排序、雞尾酒排序、奇偶排序、梳排序、侏儒排序、快速排序、臭皮匠排序、Bogo排序。
選擇排序:選擇排序、堆排序、平滑排序、笛卡爾樹排序、錦標賽排序、圈排序。
插入排序:插入排序、希爾排序、伸展排序、二元搜尋樹排序、圖書館排序、耐心排序。
合併排序:合併排序、梯級合併排序、振盪合併排序、多相合併排序及串列排序。
分布排序:美國旗幟排序、珠排序、桶排序、爆炸排序、計數排序、比較計數排序、鴿巢排序、相鄰圖排序、基數排序、閃電排序及插值排序。
並行排序:雙調排序器、Batcher合併網路、兩兩排序網路。
混合排序:塊排序、Tim排序、內省排序、Spread排序和J排序。
其他排序:拓撲排序、煎餅排序和意粉排序。

    如果將常用的排序邏輯票選,可以得到十大排序法如下:
1、冒泡排序(Bubble Sort
2、選擇排序(Selection Sort
3、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4、希爾排序(Shell Sort
5、歸併排序(Merge Sort
6、快速排序(Quick Sort
7、堆排序(Heap Sort
8、計數排序(Counting Sort
9、桶排序(Bucket Sort
10、基數排序(Radix Sort

              細究表列與排序的關聯性,發現如果表列內容少,自可不必排序,但若表列項目多,想要理解箇中規律,就非得排序幫忙釐清了。下一次,當你在細數老闆的罪狀,或者條列給兒子的規定時,問問自己,這是正面表列,還是負面表列?要排序時,如何排序?就可以說自己科學魂上身了。

教過我的導師們


        
教過我的導師們
    今年教師節不只是沉浸在學生們的祝福以及感恩的暖暖文字中而以,而是也回憶起自己長長的求學歷程中曾給予過幫助的所有老師,尤其是導師。可是從追憶過往到真正下筆這段時間,對於曾經腦震盪過的我來說卻變得緩慢而辛苦。有些恩師是記得名字忘了姓氏,有幾個恩師記得全名忘了寫法,若非父親協助,根本拼湊不起來。於是都過了教師節數日了,還是拼湊不齊,最後剩下幼稚園時期的周老師,我和父親都真的忘記了她的名字,讓我遲遲沒辦法下筆。
    我在教師節當天跟全校的學生說過,老師們並非皆以【慈祥、包容、和藹、仁善、耐心、關懷】等等這些暖色系的圖像顯現在學生眼前,有的老師們會顯現【大怒神、惡臉金剛、哭喪鬼、厲色婆婆、邋遢羅漢、幼稚猴】等等負面形象,但是,我們想一想,佛教中的觀世音菩薩,不是也在渡化人間時依著不同的人示現各種造型,甚至還顯露畜生像或惡鬼像嗎?老師的形象應該不是單一的,老師是學生在社會化前率先面對的一群大人,跟著各色性格的老師學習,有利孩子往後的社會適應力。
    真實的剖析,我小時候並沒有喜歡所有教過我的導師,雖然讓我滿懷感恩的超過了一半,但是有的我認為太偏心,有的我覺得只重視自己的生活而放縱我們自治,有的只是行禮如儀做滿表訂的導師工作,一直到出社會了,受了苦了,吃過虧了,甚至自己當老師了,才知道我應該都要十分感謝。原來,我自以為的偏心老師,讓我在注意並關照弱勢學生時想起當時他為什麼偏心,我做了他所做的事情,才知道每個學生的先天條件不一,不被偏心其實是幸福的一方,且施比受更有福。而那不管我們的,其實是給了我們空間,讓我們掌握自我組織的絕佳鍛鍊機會,以至於往後早於別人學會領導才能;那按表操課的,則讓我們知道默默堅持能帶來徹底改變。於是,以前學生時期的不滿與怨懟都轉化成了無盡的感激。當然,這感激是說不出口吐不出聲的,直到今天,才似告解般寫了出來。
    我感謝我的所有導師,不管曾經是拉拔我、建議我、提醒我、關心我、責備我或者要求我的,現在都是一樣了,在我從事教育工作二十五年後的今天,我如果還堪留在講台上春風化雨,嘗試著應用所學不辱使命,那也是這麼多的導師們接力在我身上灌注的生命之愛所使然。
幼稚園:周老師
小學低年級:郭  蔭老師
小學中年級:鄧春英老師
小學高年級:張三勇老師
國一導師:陳飲賢老師
國二至國三導師:杜聰明老師
高一導師:楊素珍老師
高二導師:邱憲三老師
高三導師:林日宗老師
大一至大二導師:鄭勇涇老師
大三至大四導師:張路西老師
大五實習導師:童麗珠老師
兆晉還記得你們,懷念你們,深深想望,無任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