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9月26日 星期日

科學思維的前菜----寫在修課之前

 

        科學思維的前菜----寫在修課之前

    我說,任何事情的起心動念,都有個因果,包括「科學思維」。在開始上課之前,在你未送出Enter鍵之前,在加退選課結束之前,它只是不具太多意義的選課代碼。

    然後,我們組成了臨時的組織,在教與被教的簡單關係下,從Moodle系統上這門課一長串空白的主題列開始,一步步編輯屬於我們的共學歷程。可以這麼做,是因為它沒標準、很新穎、缺教科書以及創新是它的特質。

    接下來開始會有不同的專有名詞,類似像「表列」、「系統」、「伯克森駁論」、「無限」、「程序」、「臨界點」或「奧卡姆剃刀原則」等,建構成這個課程的專業部分。

    而我,課程的提供者,會先承認科學的侷限性,大自然其實隱藏了一半的答案(或更多,譬如冰山的一角),就算窮盡科學手段也無法看透,甚至互相矛盾或牽強解釋。所以我懇求大家要有共識,這門課知識的含金量是有限的,多元評量的重點會在闡述個人心智活動的動態變化。

    其實,我們都帶著濾鏡看世界,你的世界是你想看到的樣子,我的世界是我局部接收的樣子,最實際的例子就是:臉書的演算法就是討好你的演算法,你關心的議題頻頻出現,你在意的商品不斷重複,你追蹤的名人天天露出。

    是的,這門課我們得顛覆慣性。有沒有感到很熟悉,問卷調查的回答,通常就是「非常認同」、「認同」、「無意見」、「不認同」、「非常不認同」這五階,我們把太多事情的看法弄成了等距的數線來解釋。

    沒錯,我們還會讓你審視自己,用科學的角度。長這麼大了,我們都不喜歡媽媽幫我們整理書房,因為被媽媽動過的書桌,我們會找不到東西,連慣用文具擺哪都不知道,非常困擾。媽媽會說是因為好亂,一片好意,但我們不願意接受,事實上那造成我們困擾的因素,原來是媽媽的規則不是我們的規則,媽媽的分類邏輯與我們的不相容,就是這樣。

    所以,這堂課不是要你知道我在講什麼,而是要你清楚自己想甚麼,脫離了知識本身,科學對於不感興趣的人而言,就是玄學,只剩信與不信。

    修這門課的袞袞諸君,請你們暫時放下課程大綱來想想,上課的三十小時,不論是虛心學習的也好,瘋狂追隨的也好(這類實屬罕見我知道),平實地隨機選上的也罷,不情不願地因衝堂填上志願的也好,含恨重修的也是,要不是你真正開啟接收的訊息感官去汲取,你也就根本不會有機會重新認識科學了。

    各種科學學門,譬如生物、地球科學、物理、化學等,並沒有設置專章學習科學哲學的問題,因為從事科學研究並不一定要探討科學本身,探討科學本質或者討論科學作為科學的條件並非屬於科學問題,而是科學哲學或稱後設科學(Metascience)的問題。

    建議修課前的共通態度是認知謙遜(epistemic humility),查爾斯達爾文在1871年寫道:「無知比起知識,更容易令人產生信心。」這種無來由的過度自信,往往是阻礙學習的絆腳石。認知謙遜是一種科學觀察的態度。基於理解世界的知識總是由「觀察者」(通常是第一個發表者)解釋,賦予結構化和過濾,因此所呈現的知識是受限的,是真實的局部。我們必須承認我們不解事物的「非關係方面」或「整體面」、「內在」的全部,因此對於除了已知的認識論之外的其他「知道」的方式,要抱持開放的態度,這就是認知謙遜。

    希望科學思維這門課,帶給你廣大的感受,在過程中屢有突現地熠熠光輝,豐富你的大學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