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科學讓我們相遇—第六屆三蘆區國小科學營開訓講話


       

科學讓我們相遇第六屆三蘆區國小科學營開訓講話      斑馬
    你知道嗎,這是一種超距力。
    用科學談我們的相遇,是非常貼切的。我們用科學為名開壇,祭出的是六色實驗拼盤,祈求的是點燃科學火花尋找新的科學巨臂。你們聞科學風而至,沒有逼迫,決不強求,可以自由來去,希望能豐足離開。
    科學,最忌諱用說的,所以你放心,在這裡,你會過足實驗的癮。但我得老實說,你這兩天所體驗的,只是一疊小菜,只是學習科學的開胃菜。在未來學校真正的科學生活,是更多隨機出現的挑戰,更深的精髓,更多得傾五感之力感受的趣味。不信,請你問問旁邊站著的大哥哥大姊姊,他們會告訴你真相,他們都在不同時期跟過我,他們都學了一身探究實作的功夫,他們今天站在這裡說是幫我看顧你,其實是來檢查我寶刀鈍了沒。
    雖然說是一碟小菜,可從我們課表的創新和講師陣容的堅強就可以知道,這小菜經過系統設計,色香味俱全。別只說素養導向的教學成色有多少了,如果去年已經參加過的同學今年再來看,會更清楚兩天的學習加味又加量到不計成本。是的,科學教育得不計成本,對未來的發展掌握絕對關鍵因素的科學家之培育本來就要不計成本。
    科學,讓我們相遇。相遇之後,是碰出火花,或被旋轉拋出,真的不得而知,真的得實際嚐試。但是,這過程應該是絕無僅有的,真的冰與火,看見光與電,逼得腎上腺直線飆升,然後還竟與傳說中的蜂群相伴。
    你知道的,這是無疑是一種超距力。因為科學,本來無關的我們在此短暫交會、相聚、討論、嘻笑、合影以及習慣大聲呼喊斑馬斑馬。科學讓我們相遇。



2018年3月22日 星期四

揭密—憶多年前口試委員有感 斑馬


        
    教師甄試的考試又近了,想起多年前第一次擔任教師甄試的口試委員,替新北市的教育局甄選出優秀的老師,責任重大,戰戰兢兢,所以曾經記下簡要的歷程,後來多次擔任口委,也就不再筆記了。
    當年我這一組的應試老師有21位,平心而論,有九成以上都非常優秀。我知道他們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會錄取,遺珠之憾應該會很多。而我,盡量問一些有創意的問題,以提高鑑別度。例如:現在流行佐藤學[學習的革命],我便要他舉出批判佐藤學的反證;或者出情境題,問考生遇到學生暗戀要怎麼處置?又或者針對自傳中考生所提到的專長,要考生深入解析他的專長之內涵;又或者詢問他(或她)心目中理想教師的模範是誰?具體的名字,具體的事蹟。最常發問的,還是舉一項本市推動的教育政策,問內涵,問考生的看法,這一問大概也清楚考生預備加入本市教育大家庭的用心程度。
    當一個口試委員,如果問的題目千篇一律,也算是LOW掉了(不夠專業),不過提問也真的是傷神的事,尤其有時想提的問題先一步被同組的前輩校長說出口時,就要改變提問,所以對我們口試委員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遇到最誇張的考生,就是請她自我介紹1分鐘,她把自己的10分鐘口試都講完了,其實我們也刻意不阻止,她真的沒有停,漫無重點的一直講,還有習慣的贅字"",被我記錄了29次,這也是最低分的一個考生,我想她應該是毫無希望了。這一次,好幾個老師讓我好感動,我從他們的眼神和發自內心的分享,以及豐富創新的教學檔案,讓我看到教育界的希望,真的是好老師!
    第一次當口委,結論是,如果我生在與這些考生同一個年代,要耐心與細心的做那些豐富的備審資料,接受類似像我這樣深入考問的口委,我應該會考輸他們吧!祝福這些年輕人!

『重災來襲』環境教育桌遊特優作品剖析 鍾兆晉


        
緣起
    面對台灣常見的天然災害,我們唯有即早做好準備,才能在災害來臨時,做最正確的應對。本校參加2017年防災校園建置全國大會師榮獲一類防災特優學校,如何讓防災工作落實,是我們亟欲突破的課題。檢視過往校園的防災演練,可以看出許多學生避難動作的草率,例如地震就地掩蔽僅坐於各自桌下聊天,並沒有確實做到掩蔽第一步驟「趴下」,更遑論對災害本質的誠心理解。針對此問題,防災團隊特別設計融入避難動作、防災知識及應變心態的遊戲,藉由學生競賽勝出心理,熟練演練動作,寓教於樂,故開啟了本次「重災來襲」環境教育桌遊的研發。

緊扣設計理念
    本次桌遊的設計理念,從傳達的內容來看,就是讓參與者熟悉防災行動。至於適用的對象,則鎖定在中小學階段。而假設對象的條件,便限縮在校園生活裡的時空。遊戲腳本的改變,會思考如何設計會讓學生想學想玩,而且會讓學生成長,會想要再玩,因為快樂才是一切學習的根本,而寓教於樂一直是環境行動的手段之一。

遊戲終極目的
    本遊戲將靜態桌遊結合學校動態防災演練,期望參與者於遊戲過程中達到以下成果:
(一)藉由遊戲能實際熟悉校園的逃生規劃,從各班教室逃至最終集合點的路線。
(二)培養防災的正確知識,學習災害如何發生與其因應之道。遊戲問答結合國中三年所有課程規劃,涵蓋緊急救護、童軍與地球科學等。
(三)遊戲過程訓練學生各種緊急避難動作,例如地震就地掩蔽、防核等動作。唯有快速與正確的操作,才能在遊戲中獲勝。
(四)遊戲過程結合智力、運氣、反應、記憶、說話表達與團隊合作,訓練同學從遊戲過程中,將各項能力融會貫通。
遊戲鮮明特色
    此桌遊結合動態防災演練,特別融入災害發生時的掩護動作。如果各校想要參考沿用,可依據各校環境做在地化的修改,融入相關問題與各校逃生路線,適合學生從遊戲中學習。
    除了個人競賽,玩家眾多時(如班級)也可以組隊進行遊戲。本遊戲容易布置,無須複雜道具,並可以根據不同領域與教學進度融入遊戲題目。

有所本的底圖
    一個很死硬的校園防災地圖,改製成桌遊彩色卡通平面圖。簡化的路徑,可愛但不失精準,如圖一。


畫龍點睛角色卡
    正面標示所有災害種類,用於提醒玩家。而每名玩家皆有其角色特殊能力,同樣標註於牌面上。背面為防災準備問答時各題目的正確答案,用於其他玩家回答時檢驗答案用,詳如圖二。


玩家位置與樓層指示物
    不同玩家代表方塊顏色不同,其顏色則與角色卡同,並分別標有15樓與室外記號(圖三)。輪到的玩家拋移動骰子(圖四)1次,移動骰子共六面,分別為移動0步、1步、2步、3步以及抽卡「防災準備」或「災害來襲」,防災演練卡50種,災害來襲卡12種共50(圖五)




簡單扼要的勝利條件
    當接二連三的災害發生在校園,最快抵達安全集合點的玩家,就是獲勝者。

遊戲簡述
    每位(組)學生由五樓的班級位置開始遊戲(起點並不會影響遊戲結果),最快成功逃至最終集合點(操場)的玩家獲勝。這個設計是按真實演練中最難也最耗時的疏散班級在五樓而得。過程中,會有各種災害突然來襲,唯有演示出正確避難動作的玩家,才可以躲過災害對逃生的影響。避難過程中另將回答國中各領域課程中與防災相關的內容,答對越多題目將有助於躲避災害,並且更快逃至終點。

玩家最在乎的移動方式
    玩家抽取一角色卡,由角色牌的特殊能力決定起始玩家(設定林同學先攻),採順時鐘方向輪流擲骰子決定移動步數。於建築物內採順時鐘方向移動,每個教室與樓梯位置皆算一格。當玩家本回合最終停留至「樓梯」位置時,即可同時轉動角色指示物移動至下一層樓(移動過程中經過樓梯無法下樓)。當玩家逃至一樓時,即可以逃至室外。

發動卡片的隨機效果
    當玩家移動丟骰子時丟到卡片效果,或玩家移動停留在「防災演練」或「災害來襲」,該玩家即抽卡發動卡片效果,共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當玩家本回合最終停留至「防災演練」位置時,自己將抽卡回答問題,其餘玩家可以利用角色卡後方的解答檢驗該題答案。
1.答對問題之玩家可以保留卡片,每一張卡在自己的回合使用,玩家可以利用卡片前進一格;或任意時間利用已有的三張卡片躲避一次災害的影響。
2.答錯問題時,玩家將在相同位置退回至上一層樓;在戶外之玩家將回到一樓建築物內任意位置。
(二)當玩家本回合最終停留至「災害來襲」位置時,自己將抽卡擔任關主。此時關主念出題目,無須根據指令做動作,關主將依照各玩家表現決定受災玩家,各張卡片效果如卡片上說明。

特殊卡片介紹
(一)「防災演練」卡片:遊戲中設計防災演練情境共分:救護逃生、校園生活、地球科學、歷史、數學、英文、時事、國文及會考考題,共有50張問答題,題目答案將根據題號附於角色卡後方,其他玩家能一起檢視答題正確性,卡片舉例如圖六。
(二)「災害來襲」卡片:共分為地震警報、水災來襲、海嘯來襲、核災來襲、土石流來襲、颱風來臨、火災發生及空汙警報等八大單獨災害,加上三種頻率較高的「複合災害」與「災害不能忘」,共12種情境卡片,所有卡片種類展示如圖七。



投身設計環境教育遊戲之路,一路不孤單
    近年來蔚為流行的桌遊,又稱為「不插電遊戲」,因為不插電就可進行,不但是一種新型的人際互動媒介,也比電玩節約能源,所以不管內容是否牽涉環境議題,桌遊本身就是少耗能量及少累積垃圾的綠色遊戲,值得推廣。
    無論是比賽作品「石虎島─環境教育桌遊核心版」,或是機構出版的「青蛙大富翁」(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和「觸口好BUG(觸口自然教育中心),以及個人工作室開發的「福爾摩沙生態桌遊樂」,都是作為初步引導學習樂趣的環境桌遊。建議有興趣設計桌遊的教師,如果用搜尋引擎尋找,除了「環教桌遊」之外,也可輸入「綠遊戲」作為關鍵字,得到相關桌遊的資訊。

後記
    感謝新北市政府教育局舉辦「做中學 學中做 環境教育Maker作夥來桌遊甄選」,並提供得獎作品精美製版輸出。本團隊進行環境教育桌遊的發想與設計,其實就是一場難得的教師跨領域的共備經驗。這次設計的桌遊獲獎後,學校也編列預算將此套桌遊製版量產(圖八),實際供給各班學生操作。但我們也深知,以桌遊方式引導學生重視環境議題或獲得環境行動信念,存在著可能的負面效果。例如:顧及了環境教育意涵的寬度或廣度,但內涵卻太過籠統;或者過於強調桌遊的創新性與趣味性,而忽略了環境教育的內涵。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環境教育融入桌遊,是不是最佳的學習途徑?有沒有哪些限制?簡化的遊戲內容是不是容易產生迷思?我們必須一直做自我價值的澄清(圖九)



2018年3月14日 星期三

失去的手感---賀伯颱風的永遠註記


      
    左手搓揉著右手拇指,這拇指已經二十二年沒有感覺了,U形的疤在第一節關節處,這拇指永遠打不直,也永遠彎不下,用力就抖,再加力就痛。這是發生在199681日賀伯颱風剛肆虐台灣離境那天的事情,回想起來還是那麼清晰。
我是在當年63日退伍的,720日我提早返回學校報到並住進男教師宿舍,迫不急待的等著81日復職恢復教學生涯。我退伍後弟弟接著要入伍,於是我接收家裡先前給他開的裕隆國產車All New Sentra,把車開到林口代步。729日賀伯的暴風圈籠罩北台灣,這一天我的車停在校園,結果一棵白千層被吹倒了正好壓在車前方,留在宿舍的同仁們幫忙鋸樹拖樹,在風雨中花了一個下午我的車才脫困,於是我不想再讓車子有被倒木妨礙的危機,便把車開到宿舍後方空地,但林口的裸露地都是紅色黏土,雨中行駛紅土黏得車輪全是紅色泥漿,甚是狼狽。
    81日下午風雨都停了,透過新聞知悉全台都有嚴重災情,我慶幸自己的車躲過了風災,於是將車子開離紅土空地,到街上覓食,經過舊街,到以前教過的學生家門口借強力水管沖刷車輪上的黏土,因為等到出大太陽黏土乾了之後就難處理了,學生的家長還借了鋼刷給我,讓我更方便洗黏土。
    我是個急性子的人,鋼刷與水柱都是直挺挺的,車體很多轉彎處與小地方沒辦法很快剔去紅土,我索性鋼刷一丟就用手去摳洗,雙手萬能,成效果然比鋼刷好。就在我把手探到擋泥板下方和著水柱來回刮洗時,右手大拇指突然感覺冰涼,然後就看到紅色的水混著泥漿從擋泥板下流出來,我把手上的泥土沖掉,才發現拇指有一個U形的傷口,血流不止,這時候,陣陣的巨痛才傳到大腦。我的手指被擋泥板內側固定的鈎片劃開皮肉,露出白色骨頭,我馬上停止洗車,用右手其他四隻手指按壓傷口止血,然後用左手單手開車找醫院就醫,我該慶幸自己是左撇子可以左手開車嗎?當時的我根本沒有辦法思考。
    車子在舊街中正路慢慢滑行,才開不到兩百公尺遠,就看見「林口醫院」四個大字的青底白字招牌,當下覺得很慶幸,停車熄火走進去,裡面空無一人,櫃台也沒有護士。「有人在嗎?」我喊著。「醫生在嗎?」我提高音量再呼叫。過了一陣子,樓梯間的門打開了,出來一位將近八十幾歲的老婆婆,她慢慢的走近我,問我怎麼了,我說手割傷了血流不止,她把我的手扳開,血馬上就漫出來,她給了我紗布按壓後,她就自顧自的在準備器材,從蒸汽箱取出消毒的手術工具,鑷子刀子等等。我覺得她可能是醫生的母親,在幫醫生準備工具,我便問老婆婆,「阿婆,請問醫生哪時候下來?」老婆婆端著準備好工具的鋼盤看著我說:「我就是醫生。」
    我應該相信她嗎?可是是不是醫生這種事應該不會騙人吧?但是為什麼診所都沒有人?穿制服的護士呢?我都還在思考,老婆婆已經把我拉到洗手台,給我一塊厚厚的紗布,是要我咬著的,我說「不是打麻藥嗎?」她說:「先洗傷口,傷口上很多泥沙不沖掉會容易細菌感染。」我再說:「不打麻醉藥嗎?」她說:「一下子而已,咬住紗布就好了!」然後她扳開我的手掀開我的傷口,血水混著肉與泥沙,她開始搓洗我的傷口,我發誓,那是我一輩子最痛的皮肉痛,我緊咬著紗布,身體也跟著扭曲變形,右手想掙脫醫生,但老婆婆竟然可以緊緊的抓住我,可能過程只有十幾秒,對我來說那時間卻好像被凍結了,痛到咬牙切齒,痛得無法形容。
    說也奇怪,洗完傷口後,我就沒這麼痛了,老婆婆看一看我說:「年輕人,你很勇敢啊。」我很勇敢?其實我當時已經淚流滿面了。老婆婆請我坐下,她用鑷子很熟練的翻我的肉,然後說「妳神經和肌肉都斷了,我要縫大概15針。」她又給我紗布,要我咬著。忽然我看見我熟悉的東西了,那是一個彎鉤狀的縫合針,大三修動物生理學的時候,實驗課就是練習用這針導引棉線為大白鼠傷口縫合,就是這相同的針。然後我就看著老婆婆很熟練的用那個縫合針在我的拇指穿梭。這時候還是痛,但是沒有比在洗手台上痛了。「好了!」老婆婆說:「不要碰水,按時吃藥,很快就會好。」我落荒而逃。後來,我沒有回去拆線,而是到基督教醫院去拆,那看診的年輕醫生很仔細地端詳著傷口,還問我在哪裡縫的。
    有趣啊,我老記得這個醫療過程的細節,但我卻忘記我花了多少錢埋單搶救拇指?有沒有拿收據?也忘記怎麼開車回去的?更忘記受傷當時我有沒有關洗車的水龍頭、還鋼刷給學生或有無跟家長道謝。這拇指已經二十二年沒有感覺了,以後也不會再恢復,這沒甚麼,只是個人經歷的一個環節,增加人生閱歷的一個故事。

2018年3月13日 星期二

科展作品說明書完成度檢核表

        五點整,完成市科展線上送件程序,報名的九組當然有強有弱,但是畢竟在這段時間都盡力了。隨後,我們師生圍坐在校長室的木地板上,有點類似圍爐夜話的團體交流。想想這次的研究過程,我問大家,今後我們應該如何進行科學探究的最後階段【科學發表】,才會少走冤枉路?或說能更有效率的進行科學寫作的工作?其實這個時候來檢討剛剛好,大家大多帶著【如果還有多一點時間就好了】的遺憾,反推不久的過去,確實是有很多進步的空間。
     【那麼,我們來檢視,我們原本的檢核表是不是應該修正,讓明年的同一時間,我們或者學弟妹不必這麼窘迫?】大家都點頭同意。這樣子引導其實內含很深的寓意,以前,這檢核表是我寫的,社員只需遵守,現在,這檢核表是大家討論出來的,是眾人經實踐後所得的經驗累積,也是共同認可的,檢核項目的說服力會更高。
        小七年級的率先發難,讓討論一下子升高溫度,於是,你一言我一語,他修正她反駁,大家集思廣益,說的都是親身體驗過的困難或挑戰,最後,我們為原本的檢核表增列了八條,也微調原本條文的文字,大家像拼好一千張拼圖般有成就感且高興地離開。
        偌大的辦公室,又剩我一匹孤馬了!一年一年反覆不斷必定上演的指導秀,一批又一批自行靠過來找罵挨的學生,怎麼操作無法有個定論,總之就是創新求變以對,見一個拉一個,永不止息。


2018年3月8日 星期四

大哥哥,你什麼時候再來----記建國中學126班到校服務學習


哥哥,你什麼時候再來---記建國中學126班到校服務學習   斑馬
親情
    孩子的事,就是父母的事;孩子在乎的事,就是父母關心的事。我兒有幸在建國中學126班就讀,他們班在班會時將議決服務學習的作法,身兼班長工作的我兒,在乎此項班級活動的品質,也期待自己的班級能做出有特色的服務學習,於是與我商議到二重國中服務的可能性與施行內容。基於親情,在可能的範圍提供孩子協助,是必要的。而孩子年紀漸長,有這個共同的主題增加談話的深度與接觸的頻率,做父親的當然得積極把握。於是,便提出行政服務、課程規劃服務以及親自擔任講師講授,就成了方案爭取全班認同的背書了。

示範
    典範學習是靠著人類依賴視覺化的特性而存在。建國中學的卡其制服,是菁英的識別,這樣的識別在幾個特定的日子會在二重國中校園密集分布且到處穿梭,甚是搶眼。在服務學習期間,我的重點不只是安頓好這群紅樓駝客而已,還有一個要項,就是讓二重國中的學++生看,別校的國中畢業生尚且可因服務學習而來到我校,學生們若在此畢業成為校友,更有感情的基礎回來服務,不是嗎?126班的孩子,就是在做這樣的示範。而在他們的內心,一定也想著他們的國中母校,他們都能來二重了,他們也可以回去各自的母校。

學習
    學習如何服務,學習服務的準備、服務過程和種種細節,是服務學習的目的之一。原來,自己以為理所當然甚易理解的知識,換成要跟學習弱勢的國中生講解時,溝通就是一大挑戰了。於是,學習透過圖片、透過活動、經由遊戲和轉換解說方式,成了決定服務是否成功的關鍵。在另一個層次,學習分組、學習製作學習單、學習排程、學習解決突發的狀況以及學習交通規劃,這個班的分工系統在一次又一次往返南海路和二重疏洪道之間被演練被動員。

觀察
    是不是一個有教養的學生,透過觀察其行為細節及談吐風度便可知。我們大人當然不會直接認為,學業成績優異如建中學生便一定代表品德高尚、態度謙和以及家教良好,但126班的集體表現是令人激賞的。使用過的教室離開前復原能力強且帶走所有的垃圾,在協助將校園枯枝以碎木機絞碎的勞力工作上也勤勞操作,落葉堆肥的搬運,出力流汗更顯豪邁。本來這些事讓瘦小的國中生處理,不僅帶著風險,也看見他們的限制。服務學習的服務態度,便是像126班同學如此的樂意與善意,還帶著幽默風趣進行。

研究
    讓服務學習深化意義的,就是除了解決表徵的問題外,也挖掘潛藏的問題。淨灘時,我們126班同學比拚的不僅僅是撿拾的量,更統計著汙染源的類別,服務中帶著探究,服務中間夾著檢討,做過了,我們也一起體認到,不系統解決,這樣的服務永遠也做不完。最後一次的服務,我們來到淡水河口,我說這灘淤泥不似表象的一片死寂,泥底充滿生機。我的壓箱寶就屬這次,我告訴126班的同學,研究就是服務,生態研究就是社會服務。為什麼呢?因為我們詳細的採樣紀錄了此時此刻此地的物種多樣性與豐富度,自然資源的調查讓未來的世代有個參考點,同學們都聽進去了,努力的在隨機劃定的樣區中尋找生機,果然留下豐富可發表的調查數據。

行動
    知識是力量,但這力量是用來服務,而不是用在掠奪。服務學習時數總有限制,但是行動才是啟發的開始。期待建中126班同學結束在二重國中的服務學習計畫後,不是只是在紀錄中有三日志工或五日志工這樣片段的記載,而是在記憶中埋下不為利益而做的慷慨經歷,為以後的服務更多人的器量奠定更深厚的基礎。

    偶然,我被兩個八年級的學生攔下詢問:「校長,建中的大哥哥什麼時候再來?」我說:「他們不會再回來了,他們去服務更多需要他們的人了。但是,二重國中等你們長大,換你們回來!」

2018年3月6日 星期二


兩格引用的雙重理解    斑馬
    儘管我對這種強調沒有老師的學校以及媒體下標吹捧比擬錄取率比哈佛低的法國程式學校School 42保留看法未予評論,但該校共同創辦人薩迪拉克Nicolas Sadirac)受訪時說:「創新必需在『多元、容許失敗、容許不完美』之下,才能得沃土般滋長。」卻大表讚同。本來,單位是單位,人是人,不以人設事,同時也不因人廢言,這是理性思辨的客觀態度。
    為了彰顯跟得上世界潮流,有些人大張旗鼓的說他們推創客(maker)搞自造,卻仍斤斤計較於科技教室硬體設施的爭取,或者年度的紅榜還是升學成績高高掛。殊不知創客的關鍵在嶄新的創意,而讓人眼睛一亮為之動容的創意,是從人腦子裡蹦出來的,不是從錢堆,也不會是從高科技。
    為什麼未來學校看待【創新】是這麼的認真?因為AI時代的來臨,AI大量取代人類的設想成真,讓人類還能有勝算的就是人類的創新能力了。我的解讀是:多元就容易產生跨域,容許失敗就是鼓勵多嘗試,容許不完美就是對先驅設計的肯定,但除了薩迪拉克講的『多元、容許失敗和容許不完美』這三個條件是創新的沃土之外,創新的能量則是對創新創意的積極獎勵。
    再來看另一則故事,這故事比較古老。某日,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學生連問他三個問题:問題一,世界上什麼最容易?問題二,世界上什麼最難?問題三,世界上什麼最偉大?泰戈爾率爾回答:答案一,指責别人最容易;答案二,認識自己最難;答案三、愛最偉大。妙哉泰戈爾,智慧高下立判。
    如果有人現在問我,也連問三題:問題一,教育工作上什麼最容易?問題二,教育工作上什麼最難?問題三,教育工作上什麼最偉大?我想我的回答會是:答案一,指責學生最容易;答案二,認識教改最難;答案三、愛最偉大。我們,包括家長和老師及一切大人,挑錯和偵錯是最快的,不是嗎?至於永遠像月亮的教改,不止初一十五不一樣,不是最難嗎?但愛最偉大,答案不變,即使是未來世界,愛還是無敵。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答案,我記得李開復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