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校長給家長的一封信

 

                新北市立石門實中113學年度第1學期家長日  

親愛的家長:   

我是新任校長鍾兆晉。很感謝您百忙之中關心本校的家長日活動,讓學校增添活力與信心。如同親子天下近期的標題所言,這是一個「選校時代」,感恩家長對學校辦學特色的支持與協助,齊心教導及照顧孩子學習,讓校務順利推展,並陪伴孩子適性發展。感謝大家用行動票投本校,讓石門實中獲得家長與社區的認同,在少子女化浪潮衝擊下,本學年度(113學年度)七年級新生又增加一個班級,達到本校報部的實驗教育計畫9班的標準,向培育孩子成為「跨山、悅海、繪石門~迎向未來好公民」願景前進!

甫於亞東科技大學舉行的新北市113學年度第1學期公私立學校校長會議,侯友宜市長與新北市境內362位校長,在市教師會及家長團體見證下,發表新北校園通APP 3.0,首創結合AI智慧員工,家長可透過語音辨識使用APP 3.0。在迎向AI數位的新時代,本校追隨市長的呼籲,認為現代公民除培養應用AI科技能力外,更需要注入「數位品德」的素養,新北市將在本學年全面實踐AI時代的數位品德教育,為下一代打造健康、安全、正向且充滿責任感的數位環境。

AI數位時代是趨勢,但品德決定科技工具的價值,數位品德教育應涵蓋「尊重他人」、「保護隱私」、「負責任的表達」及「理性判斷」。本校也已將數位課程納入數位素養教育的一環,在此鼓勵所有家長,善用新北建置的校園通APP,這是全國唯一獲雲端物聯網創新應用獎的教育類APP,今年更首度引進AI智慧員工-「小通」幫助大家操作,家長可透過語音辨識-「用講的卡厲害」來與小通互動。9月開學家長最常使用的繳費、領餐食券、請假功能試用版上線,1141月正式啟用,將逐步新增功能,讓家長一手掌握孩子在校情形。

本校111-113學年度連續三年新聘許多優秀的年輕教師,他們成績優異滿腔教育熱血,為我們實驗教育注入創新的活水。我們也不斷自我專業成長,撰寫計畫爭取經費,努力研發設計實驗創新課程與教學,整合在地自然生態、人文美感與國際教育議題,已達成本校「自主學習、關懷尊重、全球視野」的教育理念。除了實驗教育課程之外,本校仍踏實施行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8課綱八大領域基本素養課程,培養孩子的基本學力。今年,是學校邁入公辦公營實驗教育的第四年,讓我們齊心推動「跨山、悅海、繪石門」實驗創新課程,以探究式教學、主題式教學、議題式教學及專題研究教學,培育孩子成為未來好公民!

本校在歷任校長及全體師長家長努力下,校務蒸蒸日上,於112學年度榮獲新北市實驗教育評鑑最高等級優等殊榮。113學年度開始,為了能更符合實驗教育精神,本學年度開始將三次段考評量改成符合本校學季制的季評量,一學期兩次季評量,期盼能帶給孩子更多實驗創新教育的學習空間及更多元的評量方式。此外,為促進學生自治及跨年級交流的機會,本學期將推行學院制,由全年級忠班組成「青山院」,孝班組成「湛海院」,仁班組成「奇石院」。先由各班選出班級代表組成學院團,再由各學院團選出學院長,三個學院團組成學生自治會,討論及推動校園生活議題並實際落實本校學生自治會的運作,相信透過民主教育的做中學,能培養孩子具備自主管理的現代公民素養。

面對少子化、全球化與科技化的新興挑戰,學校教育面臨更大的挑戰,我們會規畫適當課程用心教導孩子,努力提升孩子們的學習基本能力,我們也依據教育局規定實施教學正常化,落實常態編班、教師專長授課、教學與評量正常化等,因材施教,根據學生個別差異執行學習扶助計畫,希望把每個孩子都帶上來。新的學期,仍然期待各位家長鼓勵孩子參加第八節課後輔導、課後學習、寒暑假課業輔導與晚自習班,努力提升孩子教育會考成績,齊心推動教育會考增ABC的教育政策,希望本校的孩子仍然具有競爭力,順利銜接未來高中職學習階段。

未來的願景,希望石門實驗中學的教育開始啟動一個大計畫,「北極星計畫」,這是本校的第三波轉型。我們要同步一個認知,就是位於台灣極北的石門實驗中學,打造成為指標性的公辦公營實驗學校,像北極星一樣,恆常、穩定地發光發熱,成為實驗教育參與者的座標,指引實驗教育的方向。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公辦公營的實驗教育,不能淺碟的只有食農教育體驗或戶外爬山涉水活動,還要有研究,每個人都要做研究。有師生深入的共同研究,分開來看,就是教師進行教育行動研究,學生則是學習如何學習。

我們努力追求「完全升學,永續經營」,整個學校就是自主學習的實踐,也是深度學習的演示場。閱讀教育、國際教育、雙語教育及生態教育等時代的潮流我們也要跟上,師生嘗試研發海浪發電、裝設風力發電、裝設太陽能發電及利用水力發電,充分利用學校所在地的天然資源!因應極端氣候,石門實中可以成為北海岸防災避暑中心(cooling center)或涼爽分享站;強力提升全校體育,推動一生雙運動,夏冬各不同。在我的帶領下,全校進行科學的系統學習,全面提升「分類」、「歸納」、「推理」、「反思」及「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也就是恆毅力、自信心、自制能力及主動學習等內在心理素質)。這些尚未發生可能發生和期待發生的種種規劃,光是構想時就讓人熱血沸騰,不是嗎?

 

祝福全體家長闔家安康 順心如意!                校長  鍾兆晉 敬上

 

 

 

     中華民國11395

2024年3月19日 星期二

治粗心

 治粗心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安。
首先要再次恭喜剛剛上台領獎的團體、個人或班級,你們優越的表現,除了顯示你們的認真努力之外,同時也讓學校同感驕傲,期待下次朝會,我會頒發更多獎項給你們。今天,除了提醒大家要注意身體健康,讓自己在青春期獲得最好的成長之外,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治粗心」。粗心是許多青少年常犯的毛病,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考試時,粗心都可能讓原本應該正確的事情出現錯誤,讓簡單的事情發生失誤,甚至讓我們錯過了一些重要的時刻而錯失機會或受同儕譴責。這樣的情境常常會讓我們懊悔不已,情緒受到影響,甚至討厭自己。
那麼,我們該如何治療這種「病」呢?我認為答案就在於「細心」。細心的人,凡事預做準備,過程注意細節,完成後反覆檢查。細心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習慣,一種美德。細心與粗心差一個字,卻是粗心的對立面,治癒粗心的良方。
環顧全場,你們正安靜聽講,我接著說:首先,細心的人會依照標準程序行事。他們不會草率地處理事情,而是會仔細地分析問題,找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確保每一個步驟都得到妥善處理。
你們都睜大了眼睛,於是我再深入地說:其次,細心的人會產生信念,相信細心帶來的好處。他們知道,只有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才能取得最好的結果。因此,他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每一個任務。因為帶著信念,所以不厭其煩。
其實我講話的音頻起伏不大,但你們鮮少有人低頭,我平穩的再輸出:再者,細心的人會把每一件事情都當作重要的事情來對待。他們知道,即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也可能影響到整個結果的好壞。因此,他們會對每一個細節都格外關注,確保沒有任何疏忽。
我想要強化你們的注意力來一個手勢,你們有人點頭。最後,我說:細心的人懂得反覆檢查。他們知道,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錯,所以在完成任務之後,他們會再次檢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重要的細節。
見你們仍然身體保持挺胸正直,我加快語速: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細心尤為重要。我們應該努力培養細心的品質,讓它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細心成就高水平,細心讓結果完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心無旁騖,處處留心,才能避免粗心帶來的種種困擾和錯誤。
好了,僅以此簡短分析與大家共勉,報告完畢。你們自動的回報我以熱烈的掌聲,直到我走下司令台。我知道,這一次,我又成功的完成了整個年級的公開課。

2024年2月19日 星期一

預習—自主學習的第一步


        開學日的第一節課,我巡堂至和平樓地下室,遇見學生們分批來領教科書,我除了跟學生們寒暄之外,也隨手翻一下各科的新課本。隨後,我在開學典禮致詞的時候,就跟全校同學們分享,我小時候每次開學一拿到課本,就會馬上從頭到尾把每一科的新課本都看一遍,這樣的習慣,讓我對整個學期的學習內容有一個概括性的了解。

        這個小時候的習慣,對我後來的學習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那種對知識的渴望和探索的態度,也培養了我良好的自主學習模式。在我看來,一拿到課本就閱讀,便是一種預習。而預習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它為我們養成主動打開通往知識世界的大門的習慣,讓我們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和成長。

        我想讓同學們知道,預習的好處是多方面的。首先,預習可以幫助我們提前了解學習內容,建立起對知識的基本認識和了解。這樣一來,我們在課堂上就能更加主動地參與討論,更好地理解老師的講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同時,預習也能夠幫助我們發現自己對哪些部分掌握不足,哪些部分已經脈絡清晰,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學習計劃,提高學習的效果。

        其次,預習也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主學習強調的是學生自主地控制學習的過程和方向,主動地尋找和探索知識。而預習正是自主學習的起點,我們依著自己的習慣和節奏,主動地去尋找和了解新的知識,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老師的講解。通過預習,我們可以建立起自主學習的軸線和重心,這樣聽取老師解析的時候,你其實是在做一種比較,就是你對課文認知和老師對課文認知的差異。我們預先瀏覽了文本,自主發掘問題,你的問題和習作的問題是否一樣?為什麼習作的提問和你產生的問題不同?或者剛好類似?追根究底讓你容易對所學產生真正的洞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水平。

        那麼,如何進行完整的預習呢?首先,我們可以通過略讀課本前言與目錄,了解各章各節的架構,接著精讀課本,並查閱作者及主要概念的相關資料,或者觀看相關的短影片等方式,提前了解新的知識內容。再來,我們可以進行問題的預測,通過邏輯思考和提問,來預測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然後,我們可以進行知識的整合和架接,將已有的知識與新的知識相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認知框架。

        總之,開學引人興奮的原因之一,就是拿到新課本了,連新課本的封面、編輯風格、插圖,我們都加以關注與欣賞,批評與闡述自己的看法,然後求知若渴的預習,在一週內沒有壓力的把所有的課本都翻一遍。預習是自主學習的第一步,它可以幫助我們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建立起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我們應該重視預習,樂於預習,把預習內化成一個生活習慣,在學習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和前行,讓自己的學習之路更加充滿樂趣和收獲。

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國際教育再出發

         國際教育再出發

    只要是永和國中的成員,都知道我們學校的願景是「永和情、自然心、國際觀」,在這個願景的架構上,國際交流一直是我們活絡進行的校園日常,不論是帶學生走出去或者是將國際友人迎進來。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使得這三年國際教育僅以線上小規模視訊的方式低密度的維繫著,我們像原始人保護火源之心避免熄滅一般,盡量與姊妹校保持著書信往返。

    隨著疫情的趨緩,我們行政團隊無不摩拳擦掌,構思著新的國際教育活動,期待國際交流再次成為永中校園的熱門主題。還好,學校的英語教學從不停歇,與空中英語教室合作的聽力訓練持續推展,外師持續爭取進駐兩位,在表藝雙語新進教師及英文老師的協助下,增進學生的外語溝通能力。英語圖書館部分,持續的擴增藏書,不斷的設計主題式的書展,都是為了國際教育做準備。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透過母系師大生科林陳涌教授的牽線,我們與師大國語文中心洽談了一項長期的合作,讓本校成為這個機構長期固定的單位或基地,可以協助中心進行各種短中長期的國際交流。然後我們迎來了美國國務院安排來台學習中文的二十幾位青少年,媒合寄宿家庭接待長達一個星期。繼國務院之後,再接待關島大學的大學生,在永中度過了盛夏難忘的學習之旅。

    因疫情中斷三年的紐西蘭暑期遊學計畫,在學弟建立的全力規劃下,三星期團和五星期團兩團都順利開團且不負使命精采完成交流。先前建立還擔心出團人數不足建議和他校併團,都被我否決掉。因為,我相信永和國中的家長,一定會全力支持學校做出有利學生學習的選擇。

    體育團隊部分,則有跆拳道在七月的曼谷移地訓練,由於擴增了選手的國際視野和接觸國外訓練,返國後的中大型比賽表現大幅度成長,以至於後來亞洲跆拳道比賽金牌選手的誕生,都可以說是國際交流的開花結果。

    在進校長室的門樑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北北基雙語生活科技推動聯盟」的匾額,這也是科技中心呂主任自己科技人卻擁有應用外語系雙棲專業的關係,結合學校多位資訊及科技老師進行三地的雙語教學交流。雙語教育是支撐國際教育的基礎,我們在推動國際教育時,轉化到課堂,就是雙語教育。

    近日,響應退休校長王綠琳博士的邀請,教務處也參與了2024辛辛那提姊妹市與新北市學生-愛與和平國際文化教育英文筆友會交流計畫(2024 Sister City Love & Peace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English Pen-Pal Exchange Program for All Levels Students(G3-G12) between in Cincinnati, USA and in New Taipei City, TW.)的籌備工作,希望國際教育由點到線至面,在永中的校園綿密的鋪陳開來。

    九月十三日,我收到一封來自新加坡協和中學的信,信中主筆為該校陳副校長,她主動提出與永和國中交流的意願,介紹他們是一所由政府興建,以「致力於使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與激勵他人的領導者」( Lifelong learners , Inspiring Leaders )為學校的願景,為1317歲之間的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和發展機會的學校。我回復可以進行溝通後不久,校長Mdm Chen Biqing就正式來信表達將在十一月初派先遣人員來洽談交流事務細節。新加坡人即知即行,崇尚效率,在我過往與新加坡南華中學交流時也是這樣的良好印象。

    十一月一日,我們迎來協和中學的代表,包括領隊Fathiah BORHAN HOD)工藝與科技部門主任和高級教師Chen Bi QingGEO5A)及Tang LAI SIM CHRISTINEGEO5)一行三人,我們以最高規格接待他們,除了互贈紀念品,兩校也分別進行簡報介紹學校概況,我們還安排在和平樓生科教室 及信義樓英語情境教室進行全場的觀課,最後兩校代表磋商互訪重點與交流細節。

    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清楚知道協和中學校訓是:嚴於律己,樂於助人;自強不息,率先垂範( Leading Self Serving Others Actualising Self Inspiring Others )。該校致力於培養未來的領導者,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學方面,教師們廣泛運用資訊科技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們把教學資料們上載到學生網路學習平台上( SLS ),全校學生人手一台電腦,課堂上,老師們利用平台的各種功能引導學生全方位動態了解所學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能力。

    此外,該校也大力提倡學生學以致用,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在科學部門所進行的應用科學尤為突出。學校為那些具有科學天賦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台,科學部門的老師們引導學生將抽象的原理原則運用在具體生活中,以解決實際問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協和中學的課程地圖中還擁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每位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外活動,從而讓協和的校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最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是學校的籃球隊,籃球隊參加全國各級各類比賽,戰績輝煌!講到這一個部分,我方代表也頻頻點頭,因為我們也有具傳統的甲組男女籃代表隊,有機會可以切磋球技。

    這次與會的兩校代表都一致認為,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學習對學生來說意義非凡。跨國參訪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來自我們兩所學校的學生可以進行文化、語言和學術交流與探索。透過合作,相信我們可以超越傳統課堂的界限,為學生提供獨特且全面的教育體驗。我們同意,兩校互訪的宗旨是:

一、文化交流:學生將有機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儕互動,促進相互了解,提升美感素養,拓展全球化的視野。

二、語言學習:學生透過互相交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溝通技巧。

三、學術和課外合作:學生透過彼此的交流,將促進他們之間的共同合作,並交流思想,培養批判性思維、提高領導力以及創造力。

    國際教育是一個大趨勢,永和國中作為一所優質的明星學校,必須擔任領頭羊的角色,發揮創意,全力衝刺。至於我本人,也將在教育局長官的帶領下,於今年底至越南胡志明市參訪該地的各級國際學校,觀察開發中新興國家在國際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而我也會將此行的所見所聞撰寫專文發表,與全體師生共勉。

再訪滿月圓

         再訪滿月圓——學生戶外教學的深層記錄

    今天從集合到上車,然後整個從永和到三峽的路程,一直到目的地滿月圓的第一停車場,雨都沒有稍停過,我想註定今天是要全程冒著雨上山了。才剛從遊覽車走出來,就遇到藍鵲家族,這個家族不小,約莫十二三隻,牠們一見我們的雨傘隊伍靠近,就四散飛離了。

    以往來滿月圓,從第一停車場往滿月圓的入口處都是走柏油路,這次是我第一次從蚋仔溪生態步道通往入口處走,這段步道沿路都是新植的九芎和青楓,地面上也是新鋪的碎石。我們師生一行人在步道的階梯上,冒雨拍了第一張團拍,四位老師,25位學生,恰到好處的師生比。

    在售票亭等我們的,是萬湘愚老師和陳文西老師,簡單打招呼後,全團就交給他們了。但怎麼會是兩位解說員呢?原來我們這趟解說,上山和下山是不同志工服務的。特別喜歡「萬爸爸」這個稱呼,和萬湘愚老師本人的親切、沒距離非常搭調。

    聽到潺潺流水聲,滿月圓真正的入口就近了。這條蚋仔溪溪水湍急,我每次來此探訪,水徑上的大石位置都不一樣。再下游就是大豹溪了,滾滾流水匯聚到大豹溪後威力驚人,大豹溪恐怕是造成每年生命殞落最多的水域。

    又見山蕉、山棕和黃藤,傳統的簑衣從山棕製作,黃藤成熟的莖則可做藤條,這是剝除黃藤葉鞘上的粗刺後製成,去除體罰用的工具,它目前還可以製作藤椅、藤手杖等日用品。萬爸爸說,路上隨時隨地都有吃的食物,像山芋可以吃,葉表因奈米結構可以聚水滴。相較於有毒的姑婆芋,山芋葉片色淺葉圓,直立的只有葉柄,姑婆芋葉則無法聚集珠狀水滴。

    除了山芋、山棕、山蕉等植物有山字開頭、萬爸爸說,還有可食嫩芽的蕨類山蘇、花香濃郁的山黃梔、花色會變的山芙蓉、海拔高點的地方還有珍稀植物山毛櫸、可製蜜餞的山楂以及山茶花。

    稜果榕的樹幹上長出的果實是無花果,萬爸爸提醒孩子們,它是可以吃的,但怕你們其中之一是吃素,就不適合取用了!「無花果是葷的?」有學生問道。萬爸爸點頭說,因為每個無花果內都有小型寄生蜂寄生其內,要想挑除是困難的。

    解說的空檔,萬老師就會說說他的生平,他說他從聯電退休二十年,子女都長大成人了,在哪裡上班,有多少成就,他了無牽掛,平日就是在這山林裡當志工,跟野生動植物為友。

    山路很短,但解說拉長了上山時間和登山隊伍的縱深。萬老師說紅檜與肖楠不同,紅檜分佈在高海拔,肖楠分佈在低海拔。但滿月圓這裡紅檜肖楠都可看見。

    沿路幾株大花曼陀羅盛開倒吊的白花,其實孩子們也不甚有興趣聽這花有毒還是沒毒,聽解說時會乖乖聽,解說一停,就又四散去了。

    在野外常常會遇見樹上有巢狀結構,解說老師指著遠方的樹幹問說,「它們是蜂窩?蟻窩?還是鳥窩呢?有誰知道怎麼區別?」

    講到觀音座蓮蕨,基部有救命構造,富含澱粉質,是野外求生的好目標。

    難得的是,在萬爸爸解說的空檔,有一名學生主動問了在邊坡的很多小型蕨類是什麼蕨,萬老師湊近看了看,「喔,這是密毛小毛蕨,在滿月圓這裡很多。」我想起以前大學修「蕨類學」的艱困時刻,蕨類分屬一百多科,跑台實驗五十個顯微鏡底下,我很沒把握的填上答案的窘境,修完學分後,就把蕨類學還給老師了!

    在一個轉彎處,我們可以看見溪流的水面面幅比較寬,原來有攔沙壩,萬爸爸解釋人工攔沙壩後來變成台灣山林溪流的常態,小型瀑布或小型堰塞湖就也容易出現。這樣的微棲境的改變,終究也使溪流魚類隨之改變了分佈。

    終於走到以前的遊客服務中心的山屋了,現在它改稱「森林小舖」,孩子們三五成群找座位用午餐,我們大人則聊著天喝老闆娘手沖咖啡配芝麻糖!帶隊的四個老師此時才聚在一起,享受片刻出門踏青的閒適。我隨手翻起一本展示的翻譯書籍,書名為「一行禪師怎麼吃」,其中有一段話:

「在時空的次元裏

    咀嚼就跟呼吸一樣充滿韻律

    傳承所有祖先的生命

    為子孫開展一條上行之路」

邊看文字邊咀嚼芝麻糖,真的發現竟有咀嚼的韻律,觸動一陣酥麻,眼睛閉上再張開,便即刻開悟了。

    在跟萬爸爸閒聊的時候,眼睛撇見佐卡夫GECARF商標,老師的野外服裝還真的很不錯,很多實用的口袋,整件防水、透氣,我很想也有一件,不過我沒有詢問老師在哪裏購買!

    等待學生集合的空檔,導覽老師指著旁邊的大樹說,這一棵在這裡就是怪了!你們有沒有發現?仔細觀察一下,我見是銀杏,沒猜錯,老師接著說,本來這是被山老鼠偷運到登山口的,幸好被攔截,然後回種在這裡。像這樣的故事、軼事或者趣事,是不可能寫在官方導覽手冊的。

    下山時換陳老師解說了,萬爸爸已經先一步下山接另外一個團體了。回程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森林小舖」往回頭仰視,目光隨著陳老師的手杖延伸出去,傳說中渾圓山勢的滿月圓山就映入眼簾了。「哇!」、「原來!」,不用多解釋,此景說明了一切。山上霧濃,所以滿月圓山頂就似駕在雲堆上的半圓型燈罩。

     果然換人導覽就會有不同的收穫,陳老師跟我們說,台灣有六種「槭樹」,包括:青楓、台灣掌葉楓、三角楓、尖葉楓、樟葉楓和台灣紅榨槭。掌葉楓、青楓、三角楓是這個山谷中常見的種類,賞楓紅其實也可以來這裡,但是,楓紅的變色條件是乾燥、低溫和日照足,光是第一個條件乾燥,這裡就是比較缺了。

     陳老師說,台灣的針葉五木:紅檜、扁柏、肖楠、台灣衫和香杉(巒大杉),這裡都有,但是比例上有些差距。陳老師問:「為什麼現在看到的巨木神木,以紅檜居多?」我們原先以為答案會是生物分佈的問題,結果答案是紅檜成年後容易空心,扁柏則較實心,因此伐木都先被選中伐光了。

     「你們都過來看看!」,陳老師比較要求大家的學習態度,他接著說:「水冬瓜果實葉表粗糙,像不像奇異果?」陳老師指著植物樹幹上的小果。我們都不知道,何時會需要野外求生,但是,如果能在平常就注意,誰可食用誰有毒,那麼我們在野外存活的機率就會增加。其實水冬瓜是屬於獼猴桃科水冬瓜屬的植物,果實多汁甜美,是野外可食植物中甜度最高的類別。

    雨停了。回程大家都收了傘。目光比較能向上看,見棵棵樹木都有大小不等的附生植物。那些大多都是蕨類,在樹上是著生,是附生,不是寄生!

    什麼是自然的歷史?通常經此一問,目標就會鎖定在漫漫演化長流中能夠一直存有的物種!滿月圓這裡還有一種冰河孓遺植物叫台灣桫欏,比起同為樹蕨的筆筒樹,台灣桫欏的葉子太念舊,葉枯了都還留在樹上。

    陳老師在一棵很大棵的江某樹下停下來,這江某樹是台灣最大蛾類皇蛾幼蟲的食草,以往在野外我都會在江某樹下待久一點,看看能不能順利遇見藏青色粉白色塗料的巨大幼蟲。滿月圓的高度不高,海拔僅200-400公尺,但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還是自然匯聚在這一區。

    下山大家的步伐都會變得快些,但是在一個轉彎處前鋒部隊遇到落單的台灣獼猴,就停頓下來,這公獼猴見人群也不避逃,俯瞰著我們,並且牠還很從容的在我們走過時上演空中如廁,少數目睹的幾個人都驚聲尖叫,真是不雅觀的畫面。

    陳老師問同學們有沒有人直上最高的瀑布?同學都搖頭!老師說,相傳從滿月圓到東眼山的山徑上,有一位修行的人,他行蹤飄忽不定,有時安靜的立在森林中,看見的登山客都會被嚇一跳。

    仔細看溪水,有片片鱗光出現,陳老師說,這些大多是苦花。苦花愛吃溪流的藻類,所以側身啃蝕岩石時露出了側鱗,當在陽光照射下看見鱗光點點,就是水下的魚群在覓食了。

    入秋後,青楓變色的顏色最豐富了。青楓從新芽的翠綠到老葉的墨綠,再經歷第一波寒流後,黃橙紅褚相繼出現,這讓步道五顏六色起來。

    這段溪流有四種溪流鳥類常駐,分別是紫嘯鶇、河烏、翠鳥和五色鳥。我們沿途有聽到五色鳥的叫聲,但老師說的其他的種類就不見蹤影了。

    回程先頭部隊看見結果實的竹子,原想等待陳老師,但陳老師在隊伍後面,於是我就撐起解說的重任,告訴身旁的孩子們,竹子是多年生的植物,平日是不開花的,但看見開花便是快壽終正寢了,大家今天很幸運,可以看見竹子開花!

    我們下山走柏油路面,可奇怪的是多遇到結網蜘蛛,大概都是中大型的,雨後天晴,牠們剛吐絲蛛網黏性超強,我們走前面的人都紛紛「掛網」。

    下山途中走在我旁邊的兩個七年級小男生,沿路不怕生的與我聊天,他們恰巧都說他們的爺爺的老家就在山上、有農地,他們喜歡在田野生活等等,我看看他們白皙秀氣的臉龐,細緻嫩滑的小手,他們應該很少到山上陪他們的爺爺挖竹筍採水果吧。我微笑看著他們的一來一回,有一種黃髮垂髫怡然自得的感悟!

    上車吧!下次再來!

2023年9月20日 星期三

馬祖印象(2020)

 


        馬祖印象(2020)

715

    我們一踏上馬祖,第一個參觀的地方便是漁業展示館,今天天氣炎熱,先到有空調的場館也不錯,同時透過解說深入了解這片土地的漁業文化。沿路我看到很多有特色的古厝,我就直說了,這裡的傳統建築很特別,都是先以福州杉構築骨架,再用花崗岩包覆在外,這樣的工法讓島內的建築非常的堅固。從地質學來看,馬祖各島與福建的板塊相連,跟台灣島很不一樣的是這裡平時是沒有地震的。

    北竿的沙白、潔淨柔細,在太陽照射下閃亮透晶,這裡的砂石英含量很高,又散布著星砂,發著獨特的光芒。我們一行走過目前看似簡易的橋仔碼頭,但聽說以前這裡曾有千人聚落,是重要的轉運商港,也許只剩石碑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了。

    往大海望去,肉眼可視的遠處是大坵島,是野放梅花鹿的棲息地,但這次沒有安排大坵島的登島探索,也就沒有機會親近梅花鹿,或者目睹肥美的石蚵、淡菜和藤壺了,聽說,島上放養了專吃蜈蚣的「蜈蚣雞」更是美味,大啖雞肉的同時大坵島上產的紫菜和「天青地白涼茶」都是很好的搭配。

    接著我們來到「阿婆魚麵」,因為已是下午了,只品嚐冰鎮黃金地瓜餃,這碗甜品以綠豆湯為底,地瓜餃內餡包花生或芝麻糊,口感綿密。這裡的美食獨具特色,約莫是阿婆添加了教作「好客」的佐料。搜尋美食的來去之間,我們也跟兩隻素有盛名的黃魚雕像合影,來馬祖前我也聽說了這裡的黃唇魚全身都是寶,但過度撈捕導致一魚難求,曾有捕獲一隻百斤級的黃唇魚,最後以2700萬台幣賣出的驚人紀錄。

    我注意到開始退潮了,海水退得頗遠的,當地人說,南竿整日的潮差可高達五公尺之多。難怪,在戰地政務時期,物資的運補是多麼緊張和不易。等紅綠燈的時候,遠看山壁露出的岩層,很多都是雙色的,原來古時海底岩漿分二次噴發,導致馬祖地質常呈現兩色,讓這片土地更增添地景的可看性。科普一下地質學,馬祖這裡的岩石為中生代的火成岩類。有趣的是四鄉五島的岩種組成也不同,其中東引島主要以閃長岩佔多數,南北竿為不同時期的花岡岩,西莒島則是凝灰岩,而東莒島則有部份火山角礫岩,都是我們在臺灣本島少見的岩石種類。

    我們一行人接著參觀了橋仔地區的山西靈台公廟,這是少見以靈台公為主祀神的廟宇,與玄天上帝廟和正乙玄壇宮合稱「三合殿」。這裡的人信仰虔誠,三步一廟五步一神,從數字上來看,村莊住著一百多人,但八座廟宇供奉著兩百尊神明,真的是「神比人多」的神仙聚落。這些廟宇的建築特色是名為風火山牆的馬鞍牆,矗立在眼前,濃濃的閩東味,讓我們參拜神祇之外更多時候是抬頭仰望封火山牆的延伸弧線。

    我們還參拜了楊公八使宮,這是全世界唯一沒有龍圖騰或龍紋的中國廟宇,但若沒有人提醒到真的不容易察覺。主神楊公八使六歲學法術,十年後回鄉,收服小喜龍,但跟龍有過節,也因此凡身殞命,故這間廟均以麒麟及鳳凰為裝飾,刻意不使用任何的龍紋。這段傳說故事蠻特別的,神與神獸的恩怨,由凡間的人延續了數百年。

    當地人說,不是只東北有三寶,馬祖也有所謂的三寶。但不同於一般人想像的寶物,這裡的三寶指的是馬祖冬季產的白蘿蔔、大白菜和高麗菜,都是蔬菜類,獨具特色。可能因為馬祖冬季低溫,土質特殊,這三種蔬菜甜度高且口感脆爽,因此得名。

    我們在坂里這邊也做了短暫的停留,參觀了號稱全國最小的媽祖廟,得知這裡的歷史和信仰故事,感受到宗教的力量綿密而源遠流長。這間媽祖廟到現在已經不只是具有宗教意義而已,由於廟身顏色鮮艷飽和,已經成為網美打卡的據點。廟前一對可愛的石獅子,還有就站在廟簷的千里眼及順風耳,也是非常的吸睛。在坂里海邊,我們也遇到漢光演習的國軍,裝甲部隊在港口佈防,雖沒有管制觀光客靠近,軍車和阿兵哥就在我們周邊來來去去,也讓我們約略感受到這片土地的戰備氛圍。

    坂里這邊還有一個點叫坂里大宅,它現在是一個民宿,前身曾被徵調成軍隊住所。漫步在坂里大宅,宅牆厚實超有安全感,感受到閩東人文化的魅力。這裡的古蹟重建頗為用心,木造門框門板都仿古沉舊,連門環都自然的透著青銅繡。屋頂壓瓦石的建築設計,透露著先人的巧思,防風且透氣。有些建築牆角落還可見給雞鴨狗進出的洞,見證著人與動物的共存關係。我們漫遊在古老的建築中,看著人字型砌牆、丁字砌,甚至還有彈孔破片,看著、撫觸著,直接感受著歷史烙印的真實痕跡。

    入夜後我們往馬鼻灣海岸走,大家刻意關掉手電筒或手機光源,期待與藍眼淚的第一次邂逅。終於,驚呼下,我見識了藍眼淚的紫藍色悠黯螢光,這種若隱若現的藍,讓這片海岸散發著神秘的美。被CNN列為世界第15大奇景的藍眼淚,在炎熱的七月下的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可以想像四月大爆發的時候,會是多麼的壯觀。馬祖賞藍眼淚的地點不只一處,於是我們再度驅車出發,來到后沃村,后沃村的沙灘在退潮時後退兩百公尺以上,這裡的星砂比馬鼻灣的數量少很多!遠遠的看一邊是喚「糖砂」的潔淨沙灘,隔開海水的則是觀海長堤,那裏有村裡唯一的紅綠燈,孤單的,在海浪的拍打聲和風聲下,兀自閃爍。

    返回歇腳的民宿已是深夜十點了,有趣的是腳累心不累。進房前我看著對岸的船隻燐光點點,這些光點是怎麼回是呢?抽砂的、捕魚的、抓魷魚小管的和海上交易的,應該都有吧。突然,鄰團的人用藍色LED燈照亮了夜空,還在戶外的人目光都受到吸引。北竿只有兩間7-11,經過時裡面坐滿了年輕人,我們並沒有進去採買。這裡呈現的觀光人潮、外地人、穿著休閒的遊客還有霓虹燈,見著時蠻矛盾的,覺得破壞了美景很突兀,卻因它們的存在而有度假感,有類出國的放鬆。

 

716

    清晨起床,預報雖說今天是晴天,可天空是鐵灰色的,不清澈。馬祖四鄉五島六村,七隅八荒九榕閣,這裡的許多地名揉合了神話的意義,看來,雖然早起想以時間換取空間,但這次的三天兩夜是遊不透此處的了。來到馬祖,全與數字有關,什麼一脊二坡、五脊四坡的,講解過後都會注意點算,獨特建築風格,使得島雖小但內涵多。尤其知道了砌石的接著劑是糯米、黑糖加搗碎的五節芒後,讚嘆這裡的建築工藝充滿著獨特的自然風。

    落腳的芹壁村有很多青蛙的石雕,圍欄的石雕、居民的裝置藝術和生態池中,都有青蛙,都愛青蛙,其中蛙神「鐵甲元帥」是當地人虔誠的信仰,這裡的人早期生活辛苦,青蛙石的蛙鳴曾經諭示了黃魚的豐收,於是對蛙的心存感激成了信念,代代相傳就變成信仰了。尤其供奉於芹壁天后宮的鐵甲元帥,神蹟靈驗,村民對祂的崇拜遠甚於其他神祇。鐵甲元帥的事蹟,許多都與喝酒及看戲有關,據說祂最愛喝馬祖八八坑道的窖藏高粱酒。元帥的偏愛,無形中促銷了地方的產業。元帥也喜歡看戲,尤其是陳世美的段子,近年來還盛傳元帥換了口味,要看京劇的陳世美,村民只好自辦京劇團表演酬神。說到動物神格化,其實閩人也拜蛇神,說文解字有一段描述,「閔,東南越,蛇種。」意思就是閔人認為蛇是自己的祖先。這裡的宗教信仰多元且豐富,還有為白馬、龍蝦、老虎立祠建廟的。

    相傳馬祖列嶼曾有長年居住在水上的族群,稱「蜑民」,但在閩江流域者,則稱為「曲蹄」或稱「曲蹄仔」,他們的生活習慣和信仰都有著獨特之處,可能是古代越人後裔,但現在只剩下他們開發的遺跡和文史資料了。

    從北竿坐船至南竿,今日海水平緩,從船艙玻璃看出去的浪花,都是船行濺開的,很規律。海水是深藍的,水溫也很高。乘客有默契的皆保持靜默,那麼引擎聲便成了主旋律貫穿整個航程。南竿不遠,我們很快就下了船。

    第一次到地方政府的辦公樞紐,連江縣政府,是這麼的樸質無華,前面的廣闊土地竟是遍植蔬菜的農場,這片土地的生活氛圍就是兩個字,踏實。重點是,菜園因規劃而生,有地名為「山隴蔬菜公園」。據說蔬菜公園共有59筆土地,皆為私人所有,其中近六成土地由縣府向地主承租,種植特用植物「枸杞、油菊、南國小蓟和金銀花」等,期望將蔬菜公園提升為兼具生產與觀光二項主軸的農業示範專區。另外近四成的田地仍為私人經營,依季節種植各式各樣的蔬菜。像青椒、茄子、秋葵、九層塔、韭菜、蔥、蒜、地瓜等作物,幾乎都運到鄰近的獅子市場販售,成為常民桌上的佳餚。於是「縣府前面就是菜園」的特殊景觀,亦成為馬祖觀光的一大特色。

    中午每個人都點了馬祖陳家的Q彈狗麵和招牌扁肉,讓我品味到了在地的美食。狗麵,就是用木棍桿製而成的手工麵,福州話的棍子有點像狗,因而得名。 扁肉,以前用扁擔挑著販賣的小吃,福州話發音像扁肉,所以就是現在的餛飩。

    「冬養海帶,夏殖淡菜」,我們途經淡菜養殖場,這裡的淡菜種類是以紫殼菜蛤為主,養殖方式是以浮球、網袋組合的延繩垂式養殖,因為不可能專養,通常是海帶、淡菜、牡蠣、蠑螺混養,於是不同季節海鮮仍豐富多彩,這也是當地人的生態智慧。對我們而言,此行也算是食農教育旅行的食安檢查。

    本來導遊是不打算介紹八角燈的,但是它太特殊了,有當地居民的屋簷會掛,觀光展示用的反而少掛,這引起我的提問。原來馬祖人結婚、生子、報亡,都用八角燈傳遞祝福與安神。因為福州話「燈」「丁」同音,添燈等同於添丁,是好兆頭。這裡的宗教信仰貫穿了人們的生活。風燈除了祈福祈子,還具有報平安的功能。導遊說,馬祖風燈以細竹條組成燈體外框,再包覆白紙,白紙上貼著紅色花鳥或吉祥字剪紙圖案,風燈的造型其實不只八角型,還有酒罈()型、球型、八卦型和圓形等,其中以酒罈()型風燈最為常見。

    都說最美的風景是人,馬祖也不例外。馬祖的石姆姆,是地名,也是人名,是難忘的風景,更是永遠懷念的人。本來姆姆是用來形容「和媽媽一樣親近、親密、親切和親愛」的人,這是馬祖人給石修女的暱稱。石姆姆享年92歲,在馬祖幾十年接生三千多人,這位老人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姆姆就像馬祖人的媽媽,現世的媽祖,哪裡祈求,她就出現在哪裡。

    「北竿芹壁看牆頭,南竿雲台登山頭。」來到馬祖當然不能錯過南竿第一高峰,雲台山。雲台山以前叫煙吞山,這片山脈如果來對時間可以感受散發著神秘的氛圍。今天我們也許要帶著一點遺憾離開了,朗朗晴空,山林一眼穿透。這裡的海拔248公尺,我們等於走上南竿的最高點,讓我們可以俯瞰整片美麗的風景。

    下山後,我們徒步往金沙聚落一遊。金沙又稱津沙,聚落位於雲台山下,南竿島西南方突出處的灣澳,是南竿最接近大陸的第一大漁村聚落,是情人賞夕陽、好友踏浪的好去處,因保有完整的石牆古厝而受到觀光客的青睞。聚落歷經百年風華,如今的金沙,遺留下的房屋雖然斑駁缺損,卻仍保留質樸美感。金沙聚落也是馬祖老酒比賽的地點,這裡的傳統文化深深吸引著我。我們在古宅巷弄穿梭,手裡一杯金銀花茶,捏一口手工豆沙糕入嘴,口齒留香。這裡的美食讓我流連忘返。

    聽說仁愛村有神榕,仁愛村天后宮建廟有多久,神榕就有幾歲。這些年,神榕罹患靈芝根基腐病,台灣樹木醫院曾前來治療處理,治療過了數年,現在看起來樹勢強健,枝繁葉茂。今天觀看神榕樹稍部分少許枯枝,應是面海受風吹折,應無大礙。

    都說神明肖像嚴肅居多,但金板境天后宮的神像卻是少女馬祖,廟祝的說法是,這樣的呈現更貼近媽祖得道昇天的年紀,就是16歲瓜子臉蛋的模樣,他們認為這樣才傳神。金板境天后宮的屋頂屬出檐式建築法,正面原為板牆立面,改建後為保護木造結構,避免長期風化毀損,便改設為磚造牆身。神廟走多了,我們也不點香參拜了,心誠則靈,手掌合十尊敬行禮便是。

    感覺所有導覽軍事設施時講的故事,就屬鐵堡的最肅殺。這是一個獨立的岩礁,現在碉堡塗上的迷彩有點失真,過度鮮豔,感覺太歡樂。登上鐵堡的步道狹窄不好走,好幾處僅容一人通過。這個軍事地點戰爭時期曾經整個班被水鬼端掉,曾經那麼多守軍犧牲,現在變成觀光勝地,好像很多地方都在嘲笑所謂的永恆,如果知道賦予的意義其實保存期限很短,那麼當時犧牲性命的價值而今何在?聽聞解說曾經的悲劇,我們還是不顧一切的單拍、雙拍、合照以及自拍。鐵島岩石大多裸露,懸崖幾乎沒有綠意,只有碉堡旁幾叢尖刺的龍舌蘭,與鐵島的剛毅形象比較般配。

    入夜回到芹壁村,在地中海風的巷弄穿梭,面海時都可遠眺龜島,龜島位於芹壁村北邊的澳口,是一塊狀似浮游於澳口的巨龜的花崗岩礁石,據說此乃風水寶地,被視為是芹壁村的吉祥物。欣賞龜島的多種視角中,有一個方向會看到趴伏的雄獅,只是雄獅的鬃毛是綠色,肌肉的節理是岩石的花紋。

 

717

    退房的時候,我隨手把在地的報紙裝入行李當作紀念,這是馬祖日報社發行的報紙,這兩天地方上沒有甚麼大事,除了斗大的標題「配合振興三倍券 立榮:國內航線全票種皆適用」之外,就一些瑣碎的地方新聞,但這裡的報紙記錄著這片土地的生活點滴,讓我更加了解這個島嶼的發展。

    不免俗的,和一般觀光客一樣,我們也造訪媽祖宗教文化園區的媽祖巨神像,與世界第一的媽祖立像合影留念。這座立像耗時十年打造,將365塊花崗岩組成28.8公尺的媽祖全身石雕,遠望非常壯觀,近看做工也很細膩。

    我們車停南竿遊客中心,向右步行至大漢據點,這個據點主體分3層,最上層為軍方指揮部,第2層設有守軍生活圈及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則設有490高砲陣地、簡報室、中山室、庫房和儲藏室等空間。這個由官兵一鑿一槌修建出的坑道,寬約1.5公尺,高約2公尺,主坑道長150公尺,支坑道長為80公尺,合計230公尺,堪稱難得。尤其九零高炮陣地,標語、照片,這裡的種種雖被新刷的油漆粉飾,我還是感受到了那段歷史的肅殺與緊張。

    後來,戰事僵持時,美國支持國軍「看不到不打、瞄不到不打、瞄不準不打」這三不打策略,而今留下簡單標語,憑添軍事史紀錄,這裡的戰略地位曾非常重要,讓我感到慶幸的是服役時倖免抽中金馬獎。

    大漢據點走完,我們便往左側的北海坑道移動,一行人緩緩繞行壯觀的北海坑道,也拍了很多坑道水面光影與花崗岩壁相映的畫面,交談的回音震盪,加上自然風聲的吹拂,好像所有的音軌同時被放大,也有超自然的聲線在耳邊。我們穿起救生衣,搭上小船,依照著指示,用力的划撥水面,總算隱約還是看到藍眼淚的螢光,便不負此行了。

    為了發展觀光,馬祖當局把很多廢棄的軍事要塞租借給民間經營,我們經過其中一家,叫刺鳥咖啡書店,這次不是短暫停留,而是在此待上一個下午。它的招牌吸引了我的目光,「生命的終止,不是死亡,而是與書絕緣。」書是多了些,但是全數不賣。

    午餐時,老闆除了端出拿手好菜,還讓我們品嚐了馬祖陳高的第一泡大麴,這入喉即香的順口感,讓我多喝了幾口,連鄰座的都一齊舉杯一飲而盡。不是賣咖啡嗎?怎麼讓我們先醉了。這老闆率性,出小菜和附餐的隨興,害我誤以為是無菜單料理。

    曹以雄,老闆的名字,號稱「馬祖的徐志摩」,我先跟他合影再說。他將陳舊的碉堡改建成了樂園,這個創意讓我感受到了變廢為寶的樂趣。曹以雄提高音調地說:「坑道它代表戰爭,而我泡的茶代表和平,這條走廊我取名叫『托爾斯泰走廊』,則象徵著戰爭與和平。」他還自帶手勢。「而我在這裡,就是海邊的卡夫卡!」曹以雄在此藏書超過五千冊,店內每一區都有書櫃,更多的書或橫放或翻開,放在任何可放的腳落。海邊的卡夫卡,這片豎立在海岸散發著神秘的美的秘境,讓我感受到了現代隱士的魅力。「我在這裏,撫慰我枯竭的心靈。」曹以雄說話都像寫過稿的讀句,「這片土地讓我找到了心靈的寧靜。」他說總統也來過,然後他跟總統說:「報告總統,我以為權力越大,聽力越差!」,這句話讓我深思權力和責任的關係,這裡的真實人物讓我感受到真有挑戰權力與責任的勇者。

    三天兩夜的行程很快就隨著飛機的爬升而宣告結束了,在馬祖的這段時間裡,我不僅見識了這片土地的自然美景,也深刻感受到了這裡豐富的歷史文化。從傳統建築到宗教信仰,也從戰地遺址到美味佳餚,每一個點滴都讓我對馬祖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情感。

    這趟馬祖之旅,不僅是一次視覺上的盛宴,更是一次心靈上的饗宴。在這片寧靜而古老的島嶼上,我不斷尋找著自己內心的聲音,也領略到了生活中最真摯的價值。馬祖,這片充滿著神秘和奇蹟的土地,我將永遠珍惜這次與她相遇的經歷。東引必須去,東莒得拜訪,可時間不夠揮霍,明年吧!雖然地無半里平,車行多顛頗,但處遇過的人心溫暖善良,太舒心。這段回憶將成為我心中一生難忘的馬祖印象。我還會再來,真的!


2023年8月26日 星期六

 探索科學教學的創新路徑:4PBLs引領學習新潮流


        在現代教育中,持續探索和發展創新的教學策略尤為關鍵。4PBLs,即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現象導向學習(Phenomenon-Based Learning)、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以及地本學習(Place-Based Learning),成為了科學教學的新潮流。這四種方法雖然有著相似的中心思想,卻又各具特色,可以整合,也能獨立執行,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

問題導向學習 (Problem-Based Learning)

        問題導向學習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學習相關知識,還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這種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促使他們積極探索,學習如何提出問題、搜集資料、分析信息並提出解決方案。

現象導向學習 (Phenomenon-Based Learning)

        現象導向學習關注的是引人入勝的現象或事件,通過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他們對科學的探索渴望。學生們在探索現象的過程中,涉及多個學科,並學會運用跨學科的知識解決問題。這種方法鼓勵學生跳脫學科的界限,培養綜合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專題式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專題式學習著重於學生參與具體的專題項目,通常是長期的探究性任務。透過選擇、計劃、執行和展示專題,學生體驗到完整的研究過程,同時培養了時間管理、協作和溝通能力。這種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深入了解特定主題。

地本學習 (Place-Based Learning)

        地本學習將學習場景定位在真實的環境中,通常是學生的生活環境或社區。這種方法強調學習與學生的身處地點緊密聯繫,鼓勵他們關注身邊的問題,並從中學習。透過實地考察和調查,學生可以將抽象的概念與實際經驗相結合,增強學習的深度和意義。

        這四種PBL方法共同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維,並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方法可以彼此結合,創造出更豐富的學習經驗,也可以單獨應用於特定的教學情境。

        例如,在科學課程中,以地球系統為主軸,四種PBL方法可以形成系統性的思維架構。學生可以選擇一個地方作為研究對象,探究與地球系統相關的問題。在問題導向學習中,他們可能提出關於當地生態系統變化的問題;在現象導向學習中,他們可能探討當地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在專題式學習中,他們可以計劃研究如何改善當地的永續發展;而在地本學習中,他們則可以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真實地理環境與科學理論之間的聯繫。

        這樣的綜合性學習體驗不僅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層面上理解科學,還能夠將所學運用於實際情境中。同時,4PBLs方法也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方面大有助益。通過深入的專題研究,學生學會從多個角度深度探討議題,進行科學論證,運用學術文獻佐證,並有條理地陳述成果。這種能力的培養有助於他們在未來的學術和職業生涯中能夠進行深入的研究與分析。
進一步來看,4PBLs方法也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更強大的學習轉移能力。當他們從問題導向學習中學會了提問和解決問題的技能,從現象導向學習中學會了跨學科的綜合思考,從專題式學習中學會了自主學習和專題研究的方法,以及從地本學習中學會了將學習與現實環境聯繫起來,他們將能夠將這些技能轉移到其他學科和情境中。

        總結而言,4PBLs方法的結合為科學教育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不僅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還能夠鼓勵他們從多個角度深入探究科學議題。透過系統性的學習體驗,學生可以從生手走向專家,並且在學術和實踐中都能夠發揮所長。未來,隨著教育不斷演進,4PBLs方法有望成為培養具有綜合能力的學生的重要途徑之一。
#4PB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