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收割背後

        收割背後                         斑馬
    一日,帶同學們到菜園收成蔬菜,還在分配工具,就有同學手快,一把握住近身的青蔥拉起,還沒阻止,已經只剩一截蔥白在土壟上了。有位同學,被分配收成茼蒿,刀子一下去,割得太低,沒有留節,這幾棵茼蒿下次不會再發新芽了。還有一位同學,沒有刀具,徒手摘紅鳳菜,其實也可,但他不知取嫩心,在老枝條上反覆扭轉,當然最後仍取下菜葉,但是也留下殘破缺口,植株容易就此壞死。挖地瓜像尋寶,最多學生參與了,可是同學們見到地瓜露頭,就猛力拔起,啪一聲地瓜還有半截在土中,折斷的地瓜,雖然還是可以再挖出,但是已經不能長久儲存了。
    有些人,割了韮菜,就找起水龍頭,要當場挑菜當場沖洗,好像很愛乾淨。殊不知韮菜下鍋前勿水洗,葉容易爛,濃郁的味道會散去,集束後只要用報紙包好,就妥當了。有些人拔白蘿蔔,看到葉子高聳嫩綠的,葉叢數量多的,以為底下結球就越大顆,結果一拔才知道白色的軸根短小,沒有份量。凡此種種,顯現務農的知識性,和所謂常理的違和,最後一階段的作為,沒有正確完成,都不算完整。
    收成應該是喜悅的,滿足的,欣慰的,可是收成的方法很重要,才能真喜悅真滿足真欣慰。我是用自然農法耕作,從栽菜苗到收成都要以月計數,累計照顧時數若干天,收成卻只要花數秒。可這短暫動作,若做得不正確,會讓前功盡棄,讓農忙的汗水和付出的時間付諸流水,而無謂的浪費,正是讓農夫最心疼的地方。回到之前的場景,想拔取完整的青蔥,手要找到蔥白最低處握緊,一面用巧勁旋鬆土壤,然後緊握的力大於上拉的力,慢慢地拔出。蔥葉空心,嫩綠易破,青蔥沒有整株,怎麼有賣相?
    仔細推敲,收割的種種經驗,衍伸到做人和求學,也是一樣的成理,面臨收割階段,切莫輕忽。每年這個階段,三月的初春,投入科學研究的中小學生們正在趕稿準備送件比賽,平日已經花了非常多的時間討論、蒐集資料、努力收錄數據,同組偶而會為細節爭執,三餐因實驗而顛倒,有時少打了英雄聯盟,假日更缺席了家族旅遊,這些所謂的犧牲都是為了成就一份科學報告,但是在最後階段,沒有好好結尾,就像拉斷的青蔥,報告未完整,努力隨流水付諸東流。
    每一個時刻,都是關鍵時刻,每一個階段,都是決勝階段,收割是,科學研究的報告也是。費時找的一大堆資料,也費時閱讀與討論了,最後有沒有正確引用?收集了老半天的數據,不是把原始數據都丟上報告就好!有沒有適切的轉化成統計圖表了?很鉅細靡遺地記錄所見所聞,洋洋灑灑,但是創見在哪裡?驚奇點在哪裡?拔青蔥的時節,太早拔沒汁,太晚拔太老,總是要恰到好處。研究也是,太早收樣本數不足,太晚收想收得多卻失去時效。務農的那一種踏實,最後的收割還是謹慎的操作,其實是很好的習慣,是保住戰果的最佳態度。想想看,我的孩子們,幾次模擬考都5A的學生,會不會在正式的會考翻船?如果會,而且有機會發生,就是最後態度輕蔑了,閱讀審題理所當然了,或者,想要全對拚榜首,念茲在茲防陷阱,想多了,想偏了,就滑鐵盧了!

    同學們很可愛,收成完後順勢要將殘枝、敗葉、不成形的落果和餘根帶走丟棄,我說,別撿了,讓它們在土中吧!不能上桌有不能上桌的用處,過不久它們就會化成養分提供下一批作物生長了!對我來說,收割的背後,暗藏哲理,彎腰撿拾的,不只是飽滿的收成,更有外公不言而喻的人生智慧,我反覆操作,我複製,我模擬,我懷想,我寫下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