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3年11月5日 星期日

國際教育再出發

         國際教育再出發

    只要是永和國中的成員,都知道我們學校的願景是「永和情、自然心、國際觀」,在這個願景的架構上,國際交流一直是我們活絡進行的校園日常,不論是帶學生走出去或者是將國際友人迎進來。但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使得這三年國際教育僅以線上小規模視訊的方式低密度的維繫著,我們像原始人保護火源之心避免熄滅一般,盡量與姊妹校保持著書信往返。

    隨著疫情的趨緩,我們行政團隊無不摩拳擦掌,構思著新的國際教育活動,期待國際交流再次成為永中校園的熱門主題。還好,學校的英語教學從不停歇,與空中英語教室合作的聽力訓練持續推展,外師持續爭取進駐兩位,在表藝雙語新進教師及英文老師的協助下,增進學生的外語溝通能力。英語圖書館部分,持續的擴增藏書,不斷的設計主題式的書展,都是為了國際教育做準備。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透過母系師大生科林陳涌教授的牽線,我們與師大國語文中心洽談了一項長期的合作,讓本校成為這個機構長期固定的單位或基地,可以協助中心進行各種短中長期的國際交流。然後我們迎來了美國國務院安排來台學習中文的二十幾位青少年,媒合寄宿家庭接待長達一個星期。繼國務院之後,再接待關島大學的大學生,在永中度過了盛夏難忘的學習之旅。

    因疫情中斷三年的紐西蘭暑期遊學計畫,在學弟建立的全力規劃下,三星期團和五星期團兩團都順利開團且不負使命精采完成交流。先前建立還擔心出團人數不足建議和他校併團,都被我否決掉。因為,我相信永和國中的家長,一定會全力支持學校做出有利學生學習的選擇。

    體育團隊部分,則有跆拳道在七月的曼谷移地訓練,由於擴增了選手的國際視野和接觸國外訓練,返國後的中大型比賽表現大幅度成長,以至於後來亞洲跆拳道比賽金牌選手的誕生,都可以說是國際交流的開花結果。

    在進校長室的門樑上,大家可以看到一個「北北基雙語生活科技推動聯盟」的匾額,這也是科技中心呂主任自己科技人卻擁有應用外語系雙棲專業的關係,結合學校多位資訊及科技老師進行三地的雙語教學交流。雙語教育是支撐國際教育的基礎,我們在推動國際教育時,轉化到課堂,就是雙語教育。

    近日,響應退休校長王綠琳博士的邀請,教務處也參與了2024辛辛那提姊妹市與新北市學生-愛與和平國際文化教育英文筆友會交流計畫(2024 Sister City Love & Peace International Culture and Education English Pen-Pal Exchange Program for All Levels Students(G3-G12) between in Cincinnati, USA and in New Taipei City, TW.)的籌備工作,希望國際教育由點到線至面,在永中的校園綿密的鋪陳開來。

    九月十三日,我收到一封來自新加坡協和中學的信,信中主筆為該校陳副校長,她主動提出與永和國中交流的意願,介紹他們是一所由政府興建,以「致力於使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與激勵他人的領導者」( Lifelong learners , Inspiring Leaders )為學校的願景,為1317歲之間的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和發展機會的學校。我回復可以進行溝通後不久,校長Mdm Chen Biqing就正式來信表達將在十一月初派先遣人員來洽談交流事務細節。新加坡人即知即行,崇尚效率,在我過往與新加坡南華中學交流時也是這樣的良好印象。

    十一月一日,我們迎來協和中學的代表,包括領隊Fathiah BORHAN HOD)工藝與科技部門主任和高級教師Chen Bi QingGEO5A)及Tang LAI SIM CHRISTINEGEO5)一行三人,我們以最高規格接待他們,除了互贈紀念品,兩校也分別進行簡報介紹學校概況,我們還安排在和平樓生科教室 及信義樓英語情境教室進行全場的觀課,最後兩校代表磋商互訪重點與交流細節。

    溝通的過程中,我們清楚知道協和中學校訓是:嚴於律己,樂於助人;自強不息,率先垂範( Leading Self Serving Others Actualising Self Inspiring Others )。該校致力於培養未來的領導者,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教學方面,教師們廣泛運用資訊科技的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們把教學資料們上載到學生網路學習平台上( SLS ),全校學生人手一台電腦,課堂上,老師們利用平台的各種功能引導學生全方位動態了解所學知識,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能力。

    此外,該校也大力提倡學生學以致用,鼓勵學生將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當中,在科學部門所進行的應用科學尤為突出。學校為那些具有科學天賦的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台,科學部門的老師們引導學生將抽象的原理原則運用在具體生活中,以解決實際問題,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協和中學的課程地圖中還擁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每位學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外活動,從而讓協和的校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最讓他們引以為傲的是學校的籃球隊,籃球隊參加全國各級各類比賽,戰績輝煌!講到這一個部分,我方代表也頻頻點頭,因為我們也有具傳統的甲組男女籃代表隊,有機會可以切磋球技。

    這次與會的兩校代表都一致認為,身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學習對學生來說意義非凡。跨國參訪的目標是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來自我們兩所學校的學生可以進行文化、語言和學術交流與探索。透過合作,相信我們可以超越傳統課堂的界限,為學生提供獨特且全面的教育體驗。我們同意,兩校互訪的宗旨是:

一、文化交流:學生將有機會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儕互動,促進相互了解,提升美感素養,拓展全球化的視野。

二、語言學習:學生透過互相交流,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溝通技巧。

三、學術和課外合作:學生透過彼此的交流,將促進他們之間的共同合作,並交流思想,培養批判性思維、提高領導力以及創造力。

    國際教育是一個大趨勢,永和國中作為一所優質的明星學校,必須擔任領頭羊的角色,發揮創意,全力衝刺。至於我本人,也將在教育局長官的帶領下,於今年底至越南胡志明市參訪該地的各級國際學校,觀察開發中新興國家在國際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而我也會將此行的所見所聞撰寫專文發表,與全體師生共勉。

再訪滿月圓

         再訪滿月圓——學生戶外教學的深層記錄

    今天從集合到上車,然後整個從永和到三峽的路程,一直到目的地滿月圓的第一停車場,雨都沒有稍停過,我想註定今天是要全程冒著雨上山了。才剛從遊覽車走出來,就遇到藍鵲家族,這個家族不小,約莫十二三隻,牠們一見我們的雨傘隊伍靠近,就四散飛離了。

    以往來滿月圓,從第一停車場往滿月圓的入口處都是走柏油路,這次是我第一次從蚋仔溪生態步道通往入口處走,這段步道沿路都是新植的九芎和青楓,地面上也是新鋪的碎石。我們師生一行人在步道的階梯上,冒雨拍了第一張團拍,四位老師,25位學生,恰到好處的師生比。

    在售票亭等我們的,是萬湘愚老師和陳文西老師,簡單打招呼後,全團就交給他們了。但怎麼會是兩位解說員呢?原來我們這趟解說,上山和下山是不同志工服務的。特別喜歡「萬爸爸」這個稱呼,和萬湘愚老師本人的親切、沒距離非常搭調。

    聽到潺潺流水聲,滿月圓真正的入口就近了。這條蚋仔溪溪水湍急,我每次來此探訪,水徑上的大石位置都不一樣。再下游就是大豹溪了,滾滾流水匯聚到大豹溪後威力驚人,大豹溪恐怕是造成每年生命殞落最多的水域。

    又見山蕉、山棕和黃藤,傳統的簑衣從山棕製作,黃藤成熟的莖則可做藤條,這是剝除黃藤葉鞘上的粗刺後製成,去除體罰用的工具,它目前還可以製作藤椅、藤手杖等日用品。萬爸爸說,路上隨時隨地都有吃的食物,像山芋可以吃,葉表因奈米結構可以聚水滴。相較於有毒的姑婆芋,山芋葉片色淺葉圓,直立的只有葉柄,姑婆芋葉則無法聚集珠狀水滴。

    除了山芋、山棕、山蕉等植物有山字開頭、萬爸爸說,還有可食嫩芽的蕨類山蘇、花香濃郁的山黃梔、花色會變的山芙蓉、海拔高點的地方還有珍稀植物山毛櫸、可製蜜餞的山楂以及山茶花。

    稜果榕的樹幹上長出的果實是無花果,萬爸爸提醒孩子們,它是可以吃的,但怕你們其中之一是吃素,就不適合取用了!「無花果是葷的?」有學生問道。萬爸爸點頭說,因為每個無花果內都有小型寄生蜂寄生其內,要想挑除是困難的。

    解說的空檔,萬老師就會說說他的生平,他說他從聯電退休二十年,子女都長大成人了,在哪裡上班,有多少成就,他了無牽掛,平日就是在這山林裡當志工,跟野生動植物為友。

    山路很短,但解說拉長了上山時間和登山隊伍的縱深。萬老師說紅檜與肖楠不同,紅檜分佈在高海拔,肖楠分佈在低海拔。但滿月圓這裡紅檜肖楠都可看見。

    沿路幾株大花曼陀羅盛開倒吊的白花,其實孩子們也不甚有興趣聽這花有毒還是沒毒,聽解說時會乖乖聽,解說一停,就又四散去了。

    在野外常常會遇見樹上有巢狀結構,解說老師指著遠方的樹幹問說,「它們是蜂窩?蟻窩?還是鳥窩呢?有誰知道怎麼區別?」

    講到觀音座蓮蕨,基部有救命構造,富含澱粉質,是野外求生的好目標。

    難得的是,在萬爸爸解說的空檔,有一名學生主動問了在邊坡的很多小型蕨類是什麼蕨,萬老師湊近看了看,「喔,這是密毛小毛蕨,在滿月圓這裡很多。」我想起以前大學修「蕨類學」的艱困時刻,蕨類分屬一百多科,跑台實驗五十個顯微鏡底下,我很沒把握的填上答案的窘境,修完學分後,就把蕨類學還給老師了!

    在一個轉彎處,我們可以看見溪流的水面面幅比較寬,原來有攔沙壩,萬爸爸解釋人工攔沙壩後來變成台灣山林溪流的常態,小型瀑布或小型堰塞湖就也容易出現。這樣的微棲境的改變,終究也使溪流魚類隨之改變了分佈。

    終於走到以前的遊客服務中心的山屋了,現在它改稱「森林小舖」,孩子們三五成群找座位用午餐,我們大人則聊著天喝老闆娘手沖咖啡配芝麻糖!帶隊的四個老師此時才聚在一起,享受片刻出門踏青的閒適。我隨手翻起一本展示的翻譯書籍,書名為「一行禪師怎麼吃」,其中有一段話:

「在時空的次元裏

    咀嚼就跟呼吸一樣充滿韻律

    傳承所有祖先的生命

    為子孫開展一條上行之路」

邊看文字邊咀嚼芝麻糖,真的發現竟有咀嚼的韻律,觸動一陣酥麻,眼睛閉上再張開,便即刻開悟了。

    在跟萬爸爸閒聊的時候,眼睛撇見佐卡夫GECARF商標,老師的野外服裝還真的很不錯,很多實用的口袋,整件防水、透氣,我很想也有一件,不過我沒有詢問老師在哪裏購買!

    等待學生集合的空檔,導覽老師指著旁邊的大樹說,這一棵在這裡就是怪了!你們有沒有發現?仔細觀察一下,我見是銀杏,沒猜錯,老師接著說,本來這是被山老鼠偷運到登山口的,幸好被攔截,然後回種在這裡。像這樣的故事、軼事或者趣事,是不可能寫在官方導覽手冊的。

    下山時換陳老師解說了,萬爸爸已經先一步下山接另外一個團體了。回程的第一件事,就是從「森林小舖」往回頭仰視,目光隨著陳老師的手杖延伸出去,傳說中渾圓山勢的滿月圓山就映入眼簾了。「哇!」、「原來!」,不用多解釋,此景說明了一切。山上霧濃,所以滿月圓山頂就似駕在雲堆上的半圓型燈罩。

     果然換人導覽就會有不同的收穫,陳老師跟我們說,台灣有六種「槭樹」,包括:青楓、台灣掌葉楓、三角楓、尖葉楓、樟葉楓和台灣紅榨槭。掌葉楓、青楓、三角楓是這個山谷中常見的種類,賞楓紅其實也可以來這裡,但是,楓紅的變色條件是乾燥、低溫和日照足,光是第一個條件乾燥,這裡就是比較缺了。

     陳老師說,台灣的針葉五木:紅檜、扁柏、肖楠、台灣衫和香杉(巒大杉),這裡都有,但是比例上有些差距。陳老師問:「為什麼現在看到的巨木神木,以紅檜居多?」我們原先以為答案會是生物分佈的問題,結果答案是紅檜成年後容易空心,扁柏則較實心,因此伐木都先被選中伐光了。

     「你們都過來看看!」,陳老師比較要求大家的學習態度,他接著說:「水冬瓜果實葉表粗糙,像不像奇異果?」陳老師指著植物樹幹上的小果。我們都不知道,何時會需要野外求生,但是,如果能在平常就注意,誰可食用誰有毒,那麼我們在野外存活的機率就會增加。其實水冬瓜是屬於獼猴桃科水冬瓜屬的植物,果實多汁甜美,是野外可食植物中甜度最高的類別。

    雨停了。回程大家都收了傘。目光比較能向上看,見棵棵樹木都有大小不等的附生植物。那些大多都是蕨類,在樹上是著生,是附生,不是寄生!

    什麼是自然的歷史?通常經此一問,目標就會鎖定在漫漫演化長流中能夠一直存有的物種!滿月圓這裡還有一種冰河孓遺植物叫台灣桫欏,比起同為樹蕨的筆筒樹,台灣桫欏的葉子太念舊,葉枯了都還留在樹上。

    陳老師在一棵很大棵的江某樹下停下來,這江某樹是台灣最大蛾類皇蛾幼蟲的食草,以往在野外我都會在江某樹下待久一點,看看能不能順利遇見藏青色粉白色塗料的巨大幼蟲。滿月圓的高度不高,海拔僅200-400公尺,但是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還是自然匯聚在這一區。

    下山大家的步伐都會變得快些,但是在一個轉彎處前鋒部隊遇到落單的台灣獼猴,就停頓下來,這公獼猴見人群也不避逃,俯瞰著我們,並且牠還很從容的在我們走過時上演空中如廁,少數目睹的幾個人都驚聲尖叫,真是不雅觀的畫面。

    陳老師問同學們有沒有人直上最高的瀑布?同學都搖頭!老師說,相傳從滿月圓到東眼山的山徑上,有一位修行的人,他行蹤飄忽不定,有時安靜的立在森林中,看見的登山客都會被嚇一跳。

    仔細看溪水,有片片鱗光出現,陳老師說,這些大多是苦花。苦花愛吃溪流的藻類,所以側身啃蝕岩石時露出了側鱗,當在陽光照射下看見鱗光點點,就是水下的魚群在覓食了。

    入秋後,青楓變色的顏色最豐富了。青楓從新芽的翠綠到老葉的墨綠,再經歷第一波寒流後,黃橙紅褚相繼出現,這讓步道五顏六色起來。

    這段溪流有四種溪流鳥類常駐,分別是紫嘯鶇、河烏、翠鳥和五色鳥。我們沿途有聽到五色鳥的叫聲,但老師說的其他的種類就不見蹤影了。

    回程先頭部隊看見結果實的竹子,原想等待陳老師,但陳老師在隊伍後面,於是我就撐起解說的重任,告訴身旁的孩子們,竹子是多年生的植物,平日是不開花的,但看見開花便是快壽終正寢了,大家今天很幸運,可以看見竹子開花!

    我們下山走柏油路面,可奇怪的是多遇到結網蜘蛛,大概都是中大型的,雨後天晴,牠們剛吐絲蛛網黏性超強,我們走前面的人都紛紛「掛網」。

    下山途中走在我旁邊的兩個七年級小男生,沿路不怕生的與我聊天,他們恰巧都說他們的爺爺的老家就在山上、有農地,他們喜歡在田野生活等等,我看看他們白皙秀氣的臉龐,細緻嫩滑的小手,他們應該很少到山上陪他們的爺爺挖竹筍採水果吧。我微笑看著他們的一來一回,有一種黃髮垂髫怡然自得的感悟!

    上車吧!下次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