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象山步道速寫


象山步道速寫
說來好笑,整個下午防疫工作的線上聯繫,我都是在象山親山步道的逸賢亭上完成的,一定有路過的山友覺得我這個人霸佔石椅玩手機太久吧!大致完成防疫準備之後,我才慢慢下山。
倒回來描述,昨天帶學生們爬完滿月圓之後,今天睡覺睡到自然醒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所有的步調全都放慢放緩,早餐也併了午餐食用,做足週日讓身心喘息的準備。然後,當起司機送兒子去台北與他的同學們相約練唱錄音,之後這段等待的時間,臨時起意走走象山看看,覺得雖然沒有換穿登山服裝及相關裝備,應該不會有什麼困難才對,完全忘記昨天才爬好爬滿的鐵腿行程!
象山位於臺北盆地東南方的信義區近郊,因山形似象頭而得名,遠看緩坡延伸插入台北盆地,就像象鼻一樣,與鄰近的虎山地質相似,主要由砂岩組成,因萬年前造山作用所致,步道隨處可見黃褐色陡峭的岩壁與巨石,這趟如果有懂地質的朋友隨行,應該是會收獲很多吧,可惜沒如果。
象山雖然開發很早,但是自然棲地保護得宜,步道兩旁雖然很多人為栽種的外來種植物,例如果樹或觀賞植物,但是大部分區域自然演替的原生植物豐富,於是昆蟲、爬蟲和鳥的種類繁多,使得整座山如同一座天然的生態體驗區,成為大台北地區居民接近淺山、享受登高望遠視野遼闊的揮汗甩油戶外運動及認識動植物的好去處。
有趣的是,步道沿線設有各式官方及民間的解說牌,有些還是手寫的,企圖引導民眾認識。而且沿途各種石階、稜線、岩壁、山坡和遠處的地景等不同環境,路線多元,登山路口多,可以一走再走也不重複。
我這次入山,走的是靈雲宮路線,上山時我不忘恭敬的合十頂禮,原來這代天殿靈雲宮中,供奉的的主神是三聖大帝,即宋朝名將楊宗保,主神雕像高八尺二寸,以百年老樟樹雕刻而成,自安奉於象山入口處現址之寶地後,傳說廟旁即有山泉自然湧出終年不斷,解決了當年的乾旱問題。
象山也算多雨了,孕育出數十種蕨類植物,常見的鱗毛蕨、鳳尾蕨、鐵線蕨、長葉腎蕨和鳥巢蕨一個不少,經過山腰步道到永春亭的途中,可以看到象山最為特別的海南實蕨,這種蕨類的營養葉頂羽片明顯且會長出不定芽,落到土裡就會長出新植株,堪稱無性繁殖的高手。而行經石乳園,沿途的山壁上可觀察到相當密集的小型蕨類,包含卷柏類、短柄卵果蕨等。
這裡大型蕨類也很多,其中又以藥用的金狗毛蕨與台灣桫欏等古老蕨類族群最大,號稱數量居臺北市之冠。陰濕的岩石上地錢、卷柏處處可見外,沿途走來,有一般向陽的先驅樹種,如白匏子、野桐、血桐、茄苳、山黃麻、九芎、野牡丹和江某(又名鴨腳木)等等,到了最乾燥的稜線,則多是相思樹、五節芒和烏桕,在垂直的分佈上層次分明。而耐旱的蕨類海金沙及芒萁在往六巨石的路上長很多,而九節木、觀音座蓮、冷清草、大葉樓梯草、大花曼陀羅、月桃、黃藤和華八仙等,則是在一線天這條路上分佈。
當地居民也在山上種外來的咖啡、龍眼、枇杷、菲律賓榕、朱槿、綠竹、紅竹、白雲蔓綠絨、千年木和山櫻花,而藤本的山葡萄、菝葜、槭葉牽牛、川山七、雞屎藤、血藤、小花蔓澤蘭和金銀花,也伴隨著木本植物生長。值得一提的是,比較特別的植物,如山蒲姜、山黃梔、軟毛柿、大葉楠、山香圓、杜英及葉子大而鮮嫩的水冬瓜等,政府都設有QR code的解說牌供登山者自我學習。雀榕、稜果榕和水金京的樹形是比較好看的,但是在其他植物交錯生長的覆蓋下,也不甚出色。
回程,氣溫又從二十幾度降到十幾度,五色鳥們這時候才又咕嚕咕嚕的叫,下階腳步輕鬆,可是想到返還地面後續接的校園防疫工作還在進行,就又不輕鬆了。除了再多用力吸幾口山中的氧氣外,還是在山下的轉角小店,買一杯鳳梨牛奶壓壓胃沈沈氣,勇敢的繼續走下去吧(雖然看起來是解饞的藉口)!
現在這個時候,有山爬真好,不是嗎!「如果你沒有看過,只是因為你站得不夠高!」山石上是這樣刻的,上了象山便輕易的就把101大樓框在視窗裡照,橫照直照皆宜,走一遭便略知一二了!柏拉圖也曾說:「最重要的不是活著,而是活出美好。」我們因防疫而延後了開學,這段多出來的時間,我們不僅僅只是要活著,還要活在持續學習、持續鍛鍊和持續領悟中,才算得上是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