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創科社滿月圓生態資源體驗


創科社滿月圓生態資源體驗
說好的三十人,因著武漢肺炎疫情的緊繃,只剩18人出發,這樣也好,間隔著坐,靜靜的坐,上車就睡覺,醒來,大巴已在第二停車塲停好車。我們一開始就在步道入口巧遇義務解說員王富永老師,他的身份是鶯歌國中的英文老師,他透露其實今天是他的退休第一天,但他還是按著往常的規律作息來此服務。我們一行雖然不滿二十人,不到團體解說的人數,但是王老師願意和我們一同前往山區。
走在步道上,漱漱的溪水聲透過山谷的迴聲放大,蓋過許多聲音,是沿途背景聲的主調。這滿月圓終年潮濕,沒有明顯的枯水期,冬季仍有東北季風帶來的冬雨,所以溪流水量仍然豐沛。
我第一個解說點,是姑婆芋,因為這個地方的姑婆芋和和山芋長在一起,方便我們解說和觀察。
沿途也有不少山棕,老欉幼欉都有,於是便將山棕與黃藤的民俗應用也一併介紹了,但棕簑掃帚、棕鬚刷、籐製傢俱或黃藤索等這些東西,沒有使用經驗的孩子們似乎無感。
此時的溫度低於十度,沒什麼昆蟲走獸,解說得有資材,東看西看,步道上是有許多闊葉樓梯草,霎時也不能說出什麼道理。如果看到樹蕨,又以台灣桫欏居多!走沒多久,就看到了高掛天空的成串香蕉,這是高大瘦直的山蕉,果實內有碩大的種子,果肉反而一丁點而已!
附生植物山蘇在這裡是多數黨,它又稱鳥巢蕨,不只是它型態狀似鳥巢,而是真有鳥類以它為巢,就是台灣體型最大的貓頭鷹黃魚梟,而滿月圓的溪流上游還真的有牠的蹤跡⋯⋯
王老師在我每個停駐點講解完後,都會再補充內容,他說,台灣有三種山蘇,分別是南洋山蘇、台灣山蘇和山蘇花,以孢子囊的排列做分類別,最常被食用的是南洋山蘇,而這裡的以台灣山蘇為主!
山鳥冬天容易混群移動,這次我們遭遇的,是以繡眼畫眉為主的混群,林下移動的是繡眼畫眉,綠畫眉則在高的枝條上跟隨,數量較少,然後還有灰喉山椒不規則前進。這在夏天繁殖季時是不同的,混群移動的情形不再,而是一對一對各自為幼雛奔走。
我問王老師,為何步道一半柏油一半碎石?王老師請大家停下來,一起思考!碎石的部分都在靠山壁內側,主要是增加透水性,鋪柏油則是為了營造無障礙環境,讓行動不便的旅客至少可以到達遊客服務中心。
有一段山坡是種了規律的柳杉,樹胸徑一人可環抱,可見還不是栽種很久。路旁還看得到台灣肖楠,原本應該是這片森林的主人翁的。伐木後土地公種的樹就是天然次生林,仔細觀察,還是有層次的。
途中忽然看到木屋群,這是新建的建築,正巧十點整點進入館內參觀,於是我們享受蝴蝶館定時的導覽服務,解說的是劉韋伶專員。她說,因滿月圓森林植物豐富,所以食草蜜源植物也多,因此也棲息著很多蝴蝶。有此一說蝴蝶的窄食性有利生存,不同種蝴蝶對食草的需求就會錯開。她還特別強調鱗粉對鱗翅目昆蟲的重要性,靠鱗粉脱逃蜘蛛網,但鱗粉不會再生,第二次第三次再落網,就沒這麼幸運了。她還說鱗粉防水,而且蝴蝶是有味道的,不是香,而是讓天敵討厭取食。滿月圓的蝴蝶種類接近兩百種,就已經接近日本全境的數目,這裡是賞蝶的聖地。其實,只要是棲地保護得好,不僅賞蝶,這裡也是賞鳥、賞蕨、賞蟲賞地景的聖地。
就我的習慣,在野地就是邊走邊上下左右察看,撇見木棧道旁散落只剩殼斗的青剛櫟果實殘骸,青剛櫟是台灣黑熊的主要食物,但是黑熊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附近山區了。想到以前有現在沒有,心情不禁有些遺憾的轉折。
遊客服務中心旁兩排青楓只剩下枝條挺立,沒有半片葉子,想像初冬時的風情,應是紅橙黃綠還漸層的掛在樹上,引人讚嘆。楓香是金縷梅科,青楓等真正的會妝點山色的楓樹是槭樹科的,兩者其實不同。
才在解說牌處聽到王老師介紹有關小剪尾這種鳥的習性,過不了幾分鐘,我們就在處女瀑布下遇見黑白相間的小剪尾在巨石與飛濺的瀑雨中跳躍鳴叫,這種即知即見的流暢體驗真是難得,也見證了王老師解說功力的深厚。
回程看到的天南星科的申跋葉片尺寸大得不容忽視,佛焰苞花序也捲曲得很美,已經午後了,冷清草和水鴨腳都還沾著水滴。上山時孩子們是踱步前進的,下山時我允許他們自由下山,他們全衝得不見人影,遠遠的有聽到歡呼打鬧聲,但是已然無法阻止!孩子就是孩子。

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咬金記


             
     咬金記
    今天是星期日,天氣陰冷,我與同事們到重新A壘球場打壘球,這是三重慢壘聯盟的季後賽。我們連打兩場,準決賽順利以7:5過關後,完全沒有休息,就進入冠軍戰!決賽非常緊張,對手也很強,我們打到PK才以5:4獲勝。終於,在組隊進入聯盟的第四季,我們拿到了聯盟新秀組冠軍。我擔任此役的投手,完投勝,獲頒大會MVP。壘球打這麼久,我這次是初次擔任投手,因為校慶時教師組的壘球賽,我練會投反手旋球,於是就試著在冠軍戰登板主投,沒想到竟然拿到勝投。
    今天同時也是大選後的第一天,雖然我們雙重火力隊的隊員們,各自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場,投票時各自支持自己喜歡的候選人,但是今天,我們勝選很開心的人不會太得意忘形,而所支持的候選人落選的人也不會失志擺臭臉,我們還是團結在一起,享受著打球的默契,為彼此上演的美技歡呼,也為輪流失誤的守備互相打氣(或喊話安慰)。
    真誠的說,我當然會有個人的政治立場、個人的興趣偏好、個人的飲食習慣和個人價值觀的堅持,但是身為校長的,要像海一樣廣納百川,我們總要想辦法團結最多的人,凝聚最強的力量,尋找最大的公約數。於是我們就要隱藏自己的好惡,犧牲自己暢所欲言的自由,權衡各方的利益,拉近彼此的距離,以求團隊的共榮共好。回想當初,隊名之所以取為「雙重火力」,意即希望將對立的力量扭凝變成合力(而不是背道拉扯互相抵銷的分力),也與校名「二重」相呼應(二即是雙)。同仁們平日在各自的職務上費心出力,也許也會有小衝突,或者零星的磨擦,但有了球隊,大家就會在假日的時候為了共同的目標同歡樂共進退,在相機裡同框久了,真實的鏈結也就深了。
    話題談回今天的球賽,對於登板,其實我真的是非常極度高壓緊繃的,一直提氣深呼吸,是身後的隊友們不斷的加油打氣,球員休息區的隊友們也一直給鼓勵,還有捕手的提示好球帶的堅定手勢,讓我放手一搏。我只有一個想法,把球投進好球帶,其實我每局的投球數偏少,因為球很甜,對方都打得到,所幸我有堅強的隊友,才能壓低對方的得分。我值得一提的貢獻,應該是第五局的一個強襲球,我直接用右手空手先擋了一下,才不至於形成穿越安打,不過,虎口應該在明天會黑青了!
    贏球了,雖然是小型地區性盃賽,但感觸很深很濃,投出最後一顆球時,被對方打者紮實的打到中外野,看到我隊中外野手穩穩的接殺後,我和游擊手偉傑教練跳起來抱在一起,大吼大叫,我終於帶著球隊圓夢了!
這是後記
    其實,對方是例行賽戰績比我們好的隊伍,如果知道我是初次登板擔任投手,最後還被我完投勝,真的一定會很吐血吧!我啊,根本沒實戰經驗⋯⋯就很會裝,把很多投手的專業動作照著做出來,例如:把球在褲子上擦一擦,再拿在手上搓一搓,把沾在球的泥沙擦掉,增加對球的掌控力;或者投球前,轉身跟後方防守的隊員舉手勢喊聲幾人出局。這些都是一個投手常做的事情⋯⋯
    其實,比賽到一半時我也曾閃過「放棄算了,換投好了」的念頭,因為連續保送兩人,或者滿壘⋯⋯⋯⋯這種失分的壓力讓呼吸道狹窄,很怕害球隊輸球⋯⋯⋯然後我就自我建設演個小劇場,調整節奏⋯⋯⋯ 。我真的是在14日校慶那天早上才學會丟球的,以前,我只會正手丟球,也都一直丟不好,從來沒有想過要在正式比賽下場當投手,沒想到我竟然適合丟反手拋球,其實一般人反手拋球反而是丟不好的。我大概就是會勇於學習新事物,在這個習慣上,讓我屢有斬獲!這次也是一樣,我很開心看到自己的成長,對團隊做出了貢獻。
    其實,在今天之前,我們球隊一直以來只有一個投手,每一次都是他登板連投兩場,真的好辛苦!今天之後,我們球隊至少有兩個可以完投的投手可以調度調節了!從裁判長手上接下MVP的獎牌,我的心跳才漸漸趨緩,我想我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
    頒獎完在休息區整理時,我問同隊的蘇教練,「是不是因為我是冠軍隊的校長,才把MVP頒給我?」蘇教練說「不是,校長你拿MVP是當然的。冠軍球隊,如果一路領先,就是投手獲得MVP,如果是逆轉獲勝,就是由擊出超前分的打者拿到MVP。」這時,我看著我的獎牌,手握得更緊了!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



教育廣播電台【環保繽紛樂】小單元錄音逐字稿
各位聽眾大家好:
    我是新北市中學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召集人、二重國中校長鍾兆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環保主題是【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
    現代校園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一座座校園成為都市水泥海裡的生態島嶼,於是打造綠色校園,就是肩負起保護及涵養野生動植物的世界公民任務。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則成了具體可行的作為之一。我們必須打破一種長久以來的迷思,認為美麗的校園等同乾淨清潔,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就是顛覆校園的視覺完整性與整齊劃一。以前,校園的枯木必須清除、石頭必須丟棄、剪除的草屑落葉必須掃掉,但是現在進步的作法,則應該是保留它們,讓它們在適當的地方,發揮它們的功能。
    那麼,營造多孔隙的棲地,有什麼好處呢?除了可增加生物多樣性之外,由於多孔隙棲地的立體化,也增加了生物分布的密度。自然創造出更豐富的物種,形成更複雜的食物網。
    校園多孔隙棲地實際的作法,常施作在棲地交接處,例如生態池邊,水域與陸域交接;或者草地與樹叢,或者馬路與邊坡,或者牆壁與水溝,校園的這些角落,堆砌枯木、空心磚、亂石、竹筒等,或者割草過後的乾草堆成小丘,像這些做法,營造了蛞蝓、鼠婦、馬陸、蜈蚣、昆蟲、蜘蛛及壁虎等小動物的棲息空間,亦可在樹叢上提供鳥窩,頂樓屋簷釘蝙蝠屋、女兒牆上提供獨居蜂旅館的竹管等方式,營造「濃縮自然」的環境。
    SDGs永續發展目標第15條是這樣寫的:「保護、維護及促進領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正是符合這一個目標。

2019年9月15日 星期日

讓我們一起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

                讓我們一起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
        教育從來就不是教師單方能成就的事,教育是社區、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所譜寫的文化形塑的動態篇章。近日有幸閱讀一本書,名為「幫助每一個孩子成功(helping children succeed-what works and why)」,這是保羅·塔夫繼「不計代價」(whatever it takes)和「孩子如何成功」(how children succeed)之後的第三本教育研究專書,我誠摯的推薦家長們一起共讀這本書,以尋求我們在教育理念能夠產生同頻的最大共振。
        記得在校長會議報到櫃檯取得此書後到閱畢不到24小時,之所以能夠一頁續一頁如此利索的咀嚼書中文字,都歸因於內容精準掌握現場教育問題並分析鞭辟入裡,即使作者與我相隔千里之遙,對拉拔教育弱勢的頻譜卻如此一致,像茫茫人海中找到知音一般,相見恨晚。
        我確信我是作者設定的目標讀者之一,我也私自以為家長們也包含在內。誠心拜讀本書之後,對於書中提到的非認知能力(non-cognitive skills,也就是恆毅力、自信心、自制能力及主動學習等內在心理素質),深有同感。也就是說培養這樣的能力,雖不如學科能力(英數理化)或智力測驗等容易評量給分,卻是決定個人出社會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另外書中強調「先愛後教」的師生關係、深度學習處方和描述家庭之外的教育工作效果等章節,印象也尤其深刻,如果是家長們閱讀,感動或觸動的點又會是什麼章節呢?文字的流暢和辭藻的豐富不是重點,重點是說服我的科學研究證據,還有許多作者梳理的案例分享,作者在理論表述和實際行動指引上,給實際參與的教育工作者很明確的建議。
       身為校長的我,我的反饋行動是:我在閱讀完此書之後,希望將這本書傳給校內也想要完整閱讀的同仁,每一個接力閱讀的同仁,可以在書上做任何的記號、註解、發想、反思、小紙條、便利貼、重點畫線、感動金句標螢光筆等等,並在閱讀完成後,交給下一位同仁前,在此臉書貼文下分享閱讀心得,若完成一個人,我便購此書一本,再贈予教育圈新血。這樣的發願,正在教師圈中聯鎖反應中,我好奇的是如果家長們閱讀,會有什麼反饋呢?
        我們總是期待家裡的孩子在學校得到最好的教育,那麼我們應該要做什麼樣的努力呢?是否只要我們自己的孩子求學順利就好?還是響應校長的閱讀後心得,尋求同班的同學、同年級的甚至同校的孩子們一起共好?各位親愛的家長們,書中強調所謂幫助孩子成功,關鍵並不在於想盡辦法拉高他們所有人學科的成績和紙筆測驗的能力,而是應該關注於如何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在學校有歸屬感以及覺得學校的學習有挑戰性,孩子們也能勝任。我、每位老師以及各位,都要篤定的知道每個孩子們的成功是一種環境產物,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才能見效,這就是我殫精竭慮打造多元學習的原因。每一個孩子都值得我們銳意栽培,全是贏家的未來學校方向定錨後就再也沒有動搖過。
        本書雖然強調是談學生學習與正規教育,但其實很多的觀念都跟成人的終身學習及企業管理有關,身為家長或各種團體主管們的各位,是否也抽空翻翻這本有意思的良書呢。

2019年8月22日 星期四

打開初見面的禮物


               打開初見面的禮物
       新生們,給你們的文章「選擇」,是半個月前寫的,到了真正見面的今天,我倒有不同的話想告訴你們。那篇「選擇」,你們就好好收著。
       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在見證當代的歷史,回想我的學生時代,三十幾年前,我何其有幸躬逢其盛見證男女合班第一屆、髮禁解除第一屆、舞禁解除第一屆、學生會合法成立第一屆,好精彩,很自豪,帶著光榮回顧。那麼,現在的你們就沒有機會了嗎?什麼創新都被做了嗎?不會的,時代的巨輪不會停頓下來的,你們參與的AI與雲端學習,你們面對的教育改革,都是獨特的,更有挑戰的時代標竿,我反而羨慕起你們,我們已成為歷史走入歷史,而你們正在創造歷史。
        不知道是哪一年開始,我要老師們準備給新生的五樣見面禮,為了每一屆都有自己特色,我們都要費心思去想著,送什麼不同的禮物才好,又得兼顧預算的限制,每年都是一個燒腦的作業。今年,我們討論出這五樣東西,禮輕情意重,這專屬於你們這一屆的小物,希望你們好好的收納著及使用著。
        七彩筆袋:可愛的七色彩虹,代表著掛在遠方的夢想,希望你們帶著七彩筆袋學習,努力實現自我。
        愛心筆:筆筆愛心,充滿真情,期待你們用此筆寫下和善與溫暖的文字。
        修正袋:不要怕犯錯,犯錯沒有關係,重要的是學習承認錯誤和修正錯誤的負責態度。
         巧克力:甜食,好入口,但在此是簡稱,是指學會「巧」妙「克」服困難的能「力」。
         牙刷:用以清潔,要你們注重衛生,從每日的規律潔牙開始,有衛生就能保持健康,有健康才能有效學習,這是環環相扣的道理。
        最後,你們收了見面禮之外,還要完成一張簡單的學習單,第一個問題是封閉性的問題,告訴我們,在師長用心準備的見面禮中,你們最喜歡的是哪一項?還要跟我們說明原因。第二個問題是開放性的問題,如果讓你們自己選擇,你們會想要什麼樣的禮物?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你們要好好的填寫這個學習單,因為這是我們檢討這次準備的禮物之適切性,以及未來準備新的見面禮的參考,畢竟,我們也希望準備好的禮物是適得其所的。

選擇


選擇
親愛的七年級新同學們:
        我迎接你們的第一篇文章,我選擇跟你們談談「選擇」這個概念。首先你或者你的父母選擇了二重國中,這個選擇讓你的國中三年走向一個很不同的發展,因為我們這所學校,充滿了機會,不停的要學生選擇,可以說在你的青春期還製造許多貌似障礙和困擾,其實是來到一種激發潛能的環境,讓你的大腦閒不下來。
        你想想,你得在班會召開時選擇幹部,或者自己選擇職務競選。開學不久,你就要選擇社團,我們這個學校的一個大賣點,就是第八節也讓你選擇,你可以繼續發展強項,你也可以選擇加強課業輔導,或你還是可以選擇自學。放學後,你得選擇適合你的補習班,才藝課,你的選擇取決於你對自己的規劃和掌握。
        在學校事務的參與方面,你可以選擇自治會,你選出你心目中最好的會長,帶領大家參與學校重要活動,或者你選擇更國際化的角色,擔任模擬聯合國的代表,你甚至可以選擇擔任姐妹校來訪時的學伴,展開國民外交的訓練。
        你用餐可以選擇團膳公司,你也可以選擇自帶便當,你選擇校園的服務團體,因為你知道這個學校加倍鼓勵學生付出愛心服務人群,畢業時你可以比市長獎更早領到獎章!
        這個年紀的你,更應謹慎選擇好朋友,適合你的好朋友陪你度過青澀歲月,不恰當的選擇會連累你的進步。是的,連上課時的同組組員,你也要好好選擇。隔宿露營你要選誰同帳?畢業旅行你會選擇和誰同座?你不是只有在考卷上看得到選擇題,連你在校園裡遇見校長,你都面臨選擇,「要跟他說英語,還是中文?」、「要叫他校長,還是斑馬?」、「要揮手,還是點頭微笑?」、「要熱情,還是冷靜?」,是不是好多選擇?
        你們進入青少年時期,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進行生涯試探,生涯試探時,你是否選擇技職教育?還是普通高中?有時候你的選擇是要想個一年半載的,不急著劃答案卡的。
        回到家是更大的挑戰,因為「君子慎獨」啊。你得選擇先休息再寫作業還是先寫作業再休息。寫作業時,你也得選擇先寫哪一科的作業,或者哪一個作業放棄。整體來說,你就是在選擇先苦後甘,或先樂後苦。
        我提出「選擇」這個命題,其實就是提醒你們,什麼是長大?你一定想著升上國中換了這身制服,你就是長大了!但是長大伴隨的就是父母師長的放手,不再替你們選擇為你們做決定。於是,在整個過程中,你們要審慎選擇,選擇好後,就要堅持選擇,忠於選擇,人生的選擇題,選了,就無法用任何種類的立可白塗銷重改了,好好的學習選擇以及勇敢面對一波又一波的選擇吧。

2019年6月19日 星期三

孩子,你什麼時候回來



        孩子,你什麼時候回來            斑馬
    我有一組撞球球桿,跟了我十幾年,現在也在校長室的左側櫃子上,那是我乾兒子國中畢業時送我的,收到時並非全新的,因為這是他本身的球具。
    對的,我唯一的乾兒子,之前沒有,之後也不再收了。回想那年,因為輔導室的安排,我認輔了一個孩子,其實我很忙的,當時身兼總務主任,還有自科社的學生七十幾人要指導科學研究。可我相信,只要還有一點體力和心思,能當弱勢孩子的心靈雞湯,是一種福報。我第一次跟他碰面時,是趁他終於到校時找他打籃球,我以為他哥哥愛打籃球,推測他也是。我沒有拿著認輔紀錄簿跟他邊談邊寫,我就只是一邊投籃一邊跟他對談,他說:「我不愛上課,上課沒意思?還有,我也不喜歡打籃球!」當下我有點洩氣,覺得自己的推測失準,不過我就順勢問他:「你老是翹課,是去了哪裡?」他很大方地說:「去撞球啊,撞球間有冷氣可以吹整天,多好。」我說,我以前混附中街的(希望我父母看了不要太驚訝),也會打撞球,不然來挑一桿?他說:「真的嗎?你們老師都是乖乖牌,小心你會被我電!」他其實沒大沒小。我說:「怎麼知道?要試試看啊,如果你贏我,我就幫你去跟學務處說,我要組撞球校隊,那你以後就可以請公假練球了。」我邊講邊站三七步加抖腳。他眼睛亮了起來:「學校有撞球檯嗎?」我說:「有啊!就剛好有,但是在地下室,不過很久沒人用了,也沒有冷氣!」不久,撞球隊成立了,我還利用職務之便,在球桌上加裝日光燈。至於為什麼會成立?我翻了白眼(沒看過斑馬翻白眼嗎),因為我輸了那場比賽。
    那時候他一直在跟他父親對抗,他在家都耍酷冷冷的,可他跟我總是嘻皮笑臉,我很難想像他說的冷是多低溫。在每週固定幾節的撞球隊練習裡,孩子指定幾個他熟知也會撞球的好手一起加入,而且彼此也球技相當,漸漸地,在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有歸屬感又有榮譽感的浸潤環境下,他穩定到校了。在多次球聚晤談中,他透露了他先前拒學的心聲。主要是小時候,他父親總是酗酒,喝醉就會無來由揍人,連他親媽媽也被打,最後離開了這個家。「家裡沒有人受得了他喝酒!」他氣憤地說。「嗯!」大部分時間我總是傾聽而已。後來,他父親續弦,後母也只會顧她自己的小孩,他從小就不是很喜歡她,所以長大也沒有什麼交集。後母明顯的偏心,他父親更是對他視而不見。「斑馬,你看,我有來沒來學校,他也不在乎!」我就說了:「沒關係,還有我在乎!你沒來學校,不是在懲罰他,而是拿自己的未來在開玩笑!而且,現在誰不知道你是我乾兒子,有我照顧,有我說話,知道嗎?」他沒有回答,但是又撞了一桿一顆星進底袋。
    眼看,事情就這麼順利的發展下去,無波無浪的,一直到畢業多好。但是,有一天,不,是連續好幾天,他突然又不來學校了。我打電話給他,他說,他跟父親大吵一架逃了家,現在在媽媽那。我說:「孩子,你哪時候回來?學校也是你的家啊!」他就說明天一定回來。是啊,學校也是他的家,學校也有溫暖,也有他喜歡的人事物。
    為什麼會開始叫他乾兒子呢?我也有點模糊了,原本就是單純的擔任認輔老師,頂多因為哥哥也是我的學生,覺得更投緣罷了。後來,好像是過農曆年我包了紅包給他,從此他就叫我乾爹了。所以,他每天中午都會來找乾爹,大部分時間見我在忙指導學生科展的事,他就會坐在旁邊打開電腦上網。而且,他後來到課率很正常,也有拿到畢業證書。有一次他在messenger上回想過程,他留言說:「原本操行不及格差1分,是導師范敏峰老師在畢業成績審查會議求情,才有畢業證書的樣子。」其實,如果按照他原本中輟的情況,他是根本沒有機會的,是他自己後來幫了自己。我還記得很清楚,那年他考基測,他的作文還拿了四級分,他很高興的跟我說,我當然很驕傲,但我沒跟他講,老師們都大感意外,原來他的寫作能力是在基礎之上。
    畢業典禮那天,他來跟我道別!「乾爹,我的球具送給你!」直接就擺在我的辦公桌上。「孩子,你給我球桿,你是不是以後不打了?」他還是不改帥氣地說:「想太多,我要買過新的啦。乾爹,你球技不好,以後我不在了,你至少有我的好桿可以用。就收下吧!」這傢伙,硬是不讓溫馨感人的灑狗血畫面在這段呈現讓我可以描寫。
    「無論如何,你要好好照顧自己!不管做什麼行業,好嗎?還有,乾爹還在,一直都在,有空,就來找乾爹敲一桿吧!」我們當老師的,就是忍不住在交談的最後囉嗦這句,代替我們也會想學生的無限牽掛。


備註:本文已獲當事人同意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