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9年11月17日 星期日

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



教育廣播電台【環保繽紛樂】小單元錄音逐字稿
各位聽眾大家好:
    我是新北市中學環境教育輔導團的召集人、二重國中校長鍾兆晉,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環保主題是【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
    現代校園的目標之一,就是讓一座座校園成為都市水泥海裡的生態島嶼,於是打造綠色校園,就是肩負起保護及涵養野生動植物的世界公民任務。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則成了具體可行的作為之一。我們必須打破一種長久以來的迷思,認為美麗的校園等同乾淨清潔,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就是顛覆校園的視覺完整性與整齊劃一。以前,校園的枯木必須清除、石頭必須丟棄、剪除的草屑落葉必須掃掉,但是現在進步的作法,則應該是保留它們,讓它們在適當的地方,發揮它們的功能。
    那麼,營造多孔隙的棲地,有什麼好處呢?除了可增加生物多樣性之外,由於多孔隙棲地的立體化,也增加了生物分布的密度。自然創造出更豐富的物種,形成更複雜的食物網。
    校園多孔隙棲地實際的作法,常施作在棲地交接處,例如生態池邊,水域與陸域交接;或者草地與樹叢,或者馬路與邊坡,或者牆壁與水溝,校園的這些角落,堆砌枯木、空心磚、亂石、竹筒等,或者割草過後的乾草堆成小丘,像這些做法,營造了蛞蝓、鼠婦、馬陸、蜈蚣、昆蟲、蜘蛛及壁虎等小動物的棲息空間,亦可在樹叢上提供鳥窩,頂樓屋簷釘蝙蝠屋、女兒牆上提供獨居蜂旅館的竹管等方式,營造「濃縮自然」的環境。
    SDGs永續發展目標第15條是這樣寫的:「保護、維護及促進領地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永續的管理森林,對抗沙漠化,終止及逆轉土地劣化,並遏止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校園內營造多孔隙的棲地,正是符合這一個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