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洞見-----看見校長儲訓的本質 鍾兆晉

成功的策略始於觀察

    真實世界是親眼所見的存在,這世界包括校長的職業世界。我考上校長,我參加儲訓,我成為校長團體的一份子,才漸漸知道校長是怎麼一個角色。進來這個世界看到自己所擁有的能力,讓自己晉身校長之列,也看見自己的不足。儲訓的過程,很多機會(有限的)給學員們表現,會積極表現的有時令人激賞,但可別忘了隱藏表現的人可能更為出色。有時,這個團體中,執著於利益代價就是吃虧,所以當組長的任務吃重但我接,寫個案研究總報告耗費多時但我接,微型教學編劇兼導演勞心勞力又不能上鏡頭但我接,於是從做中學所得到的快樂就遠超過我的付出了。

    然後,長達八週的儲訓各有各的社團歸屬,小團體於焉成形,這個因個人重視而建立的社團,夥伴間關係更緊密了,尤其在清晨容易交心的時候,大家都熟透了。然而,校長們知識體系的不同導致觀點不同所見也不同,於是領導幹部與同儕之間的意見相左終於在第四週爆發。其實這時候冷眼旁觀很不道德,基於同鄉、基於同學情誼、基於同領域感情和基於團隊榮譽,都指引我們趁此機會學習弭平歧見的具體作為,像是陪伴、有時傾聽,這也是一門校長必修的課不是嗎?

    態度決定觀點,態度也決定高度,校長的態度就是要大器。校長的眼界,也稱為校長的識界,要突破視覺的限制,要運用多樣感觀,更要敏感。校長治校成功的第一關鍵,就是觀察,視野要廣,心要細。 

反求諸己

    不自知就是一無所知,自我檢視的重要,就是給自己的位置畫上座標,在儲訓中如何讓自己的座標往第一象限移動,是驗收儲訓成果的方式之一。當校長也要區別自尊心與自信心的差別,勿傷夥伴的自尊心,要提昇同僚的自信心,自尊心與自信心強弱的差異,是很明顯的。此次儲訓,消極面是剃除錯誤的信念,積極面則是從失敗中尋求教訓,認識價值和行為的原則,發現自我優點和認識自我角色,一切反求諸己。

    沒有任何一個領導理論是完美的理論,也沒有任何一個校長可以是完美的校長。師傅校長和前輩校長也是經過成長歷練才擁有現今的沉穩與圓融,校長之路不可能是坦途。「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前不是校長時痛恨某類校長的跋扈作為,以後自己是校長了要戒之慎之。其實,還是喜歡自己莫忘初衷,不要換了位置就換了腦袋,校長是官,可以不當,但朋友同儕是永遠的,是非對錯是永遠的,這時,也是教育老兵的父親之訓示就會浮現在腦海-----「萬古綱常擔上肩,脊樑鐵硬對皇天;人生芳穢有千秋,世上榮枯無百年。」

觀察周遭

    環顧學習四週,常自問我是否融入,是否喜樂,認識自我存在的價值,於是欣喜在儲訓團體中,當遭遇科學問題、哲學問題和環境議題時,大家會想到「博士校長」;喜歡貓頭鷹,所以也被稱為貓頭鷹校長。這麼長時期的學習,我也找出與同行的共生之路,就是在學習的過程截長補短,這個策略讓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的分組報告,使我們洞見能創造的共同未來。我們互相期許,再遠,也要撥出時間到同學經營的學校分享自己的專長,129期校長班就是人才庫,就是我們經營學校的支柱,就是姐妹校,就是智囊團,就是心靈療癒所。

    「盲者使萬人之眼睜開」,同期文須琢校長 雖不致眼盲,但弱視殘疾仍是嚴重辛苦,但須琢校長樂觀奮發,是學生愛戴的好老師,是關懷同事的好同仁,正應驗了「上天關了一扇窗,必會另外開啟一扇門」這句話。從此以後,缺憾變成了令人敬佩的亮點,所做的事所說的話都令人專注傾聽心悅誠服與萬般欽佩。

    在群體中,我告訴自己,掌握夥伴的需求,觀察環境的變化,累積同學的信賴,是身為團體一份子的天職。同學宇森校長一句「博士領航,深具信心」肯定我,推崇我,並不會減損他在同期夥伴中足智多謀的形像以及臨機應變的果敢。

集中關注在研習目標上

    看不見靶心自然瞄不中,校長要定立目標並喜愛目標,校長儲訓的目標分課程目標和個人目標。當方向與目標確定時,堅持到底才能柳暗花明。我們想一想,就像射箭選手一樣,當注意力集中於目標時,目標就會越來越大,同樣的,當注意力集中於問題時,問題也會越放越大,超過了問題的本身。所以,著重目標勝過問題,重視自己的力量勝於逆境,才是硬道理。校長有個生生不息的原理,其實包含三個步驟:第一、培育結果實之樹;第二、結出帶有種子的果實;第三、提供最合適的生長環境。果實、種子、樹都是譬喻,在此果實是隱喻為孩子,樹是指老師,種子則是孩子的能力,校長就是要有這種概念,注入教育的活水,而且是有效的可結果實的栽培。

    在專注的過程中,會發現問題與困難,有困難才有卓越的策略,發掘與活用隱藏的資產,找尋師傅校長想要我們學到的東西。什麼是師傅校長們想要看見的東西?校長不是一種在任何商品通路流通的產品,師傅校長們一定是想要看見一種氣度和客製化的獨特風範,在我們八週結訓後站出去就是一種自有的高貴品牌。

    但是,要怎麼做才能真正看見國教院設計一系列校長學的原始初衷?考試得高分?報告寫得滿滿的?與講師對立的激烈言論?「無論是內在還是外表,都沒有必要改變你所看的事物,只能你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塔迪亞斯.哥拉。校長儲訓課程未嘗不是如此。

控制自我的關注力

    有時貪念會蒙蔽心靈之眼,「見利思義」才會成功,也才是辦教育的正道。仔細的思量,校長儲訓的情境有時湧入太多太大量的資訊,一心求好的我們會嘴邊掛著賈伯斯的名言「求知若渴」而對知識顯得急切與貪婪,其實學習的貪念真的也是一種障壁,學習需要實踐才能內化,在這裡,真正的學習應該出現在寢室與室友、在餐廳與桌友、在交誼廳與輔導校長、在球場與球友、在腳踏車隊與隊友、在分組討論與組友以及在參訪與車友之間,這才是我們要關注的活動。杜威說:「生活即學習。」,集中關注於研習活動的終極目的,拋棄自我執著,控管眼睛所見的事物而不為所惑。儲訓時間過長,導致很多雜訊會干擾學習,什麼是雜訊?可能包括突如其來的拜訪、手機鈴聲、不是班務的冗長討論、太表面的表演活動、流於形式的迎送過程以及個別縣市的連繫業務,所以摒棄無用之事,也是產生洞見的方式之一,思想因此純明,才是我學習的重點。

轉換看待事物的觀點

    所以我該怎麼實踐「我思故我在」的哲理?我應培養多面向觀察的能力,不要漠視「人之常情」,以培訓目標的意義為出發點,當個好校長。這時候,區別洞見與成見是很重要的,眼見為憑容易出問題,但是隨心起舞的會是最深的成見,而方向會隨著解釋而不同。校長也是人,但是校長的判斷影響太多的人,必須清楚明白容易扭曲事實的因素:第一、全有全無律,二分法。第二、過度普遍化。第三、精神的過慮。第四、積極性的剝削。第五、過早的下結論。第六、不當擴大或縮小。第七、情緒性的推理。第八、該當則當的陳述。第九、定義和錯誤的烙印。第十、人格化。這些因素,可以透過訓練,讓校長熟悉以消去法判斷虛實,並以客觀角度看待事物,養成長期關注的習慣。

    校長要練就轉換角色的能力,申請經費時要轉換為教育局的角色認清申請經費的合理性;學校有新作為時切換思維為家長以看待改變的合宜性;變更學生活動行程時轉換成學生角度體驗影響學生的心理層面;公布計畫時要切換成教師的角色思量計畫的周延性。校長接觸的都是人,處理的問題大多也是人的問題,校長追求和諧但不要流於鄉愿,掌握方向但保持彈性。

培養獨特的創意觀察

    洞見是最高價值的資產,我一直抱著「極物窮理、存疑創新」的科學精神,以批判的態度聽取講師的分享,也許大部份能受聘到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講師都在學術上貢獻卓著,但因著個人演說技巧的優劣以及投入演說的事前準備之多寡,以及個人對此議題的熟悉度與喜愛度,都使得課程的精彩度竟產生微妙的差異,這個差異讓少數的課程變得可有可無甚至乏善可陳。這是一個很深層的學習,因為批判是雙面刃,一面對著別人一面對著自己,當哪一天我站上講台,分享我的專長給教育同業夥伴時,我是不是也會成為我自己輕忽的那類講師?就成了我夠不夠資格批判的標準。

    教育真的與其他職業大大不同,教育是一種使命,校長更是一種召喚,是少數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高貴職業,值得我們投注一生的熱情沉浸其中。

    身為一個校長,要能培養分辨價值的洞見,活用敏感度和直覺,活用觀察力,培養掌握事實的能力,關注本質和掌握因果關係。最後操作創意觀察,才能發現教育改革的新途徑。

    教育改革的道路,永遠沒有盡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