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109-1結業式廣播稿

 


109-1結業式廣播稿

親愛的同學們:

    我是校長。由於疫情的關係,結業式改成了收聽廣播,希望疫情早日平息,我們可以恢復正常的生活。這個學期順利的結束了,恭喜所有的同學完成這個學期的學習。對我來說這個學期也是很大的挑戰,剛開始沒有人認識我,我得從頭開始適應,從開學的路人甲,主動說嗨的怪叔叔,或者新來的工友,到現在終於有許多人主動打招呼,而且從禮貌性的打招呼,變成很熱情的打招呼,這是我覺得自己終於是永和國中一分子的證據。

    這個學期,我們一起經歷了校慶、畢業旅行、隔宿露營、英語歌唱比賽等等活動,還有許多的才藝團隊都表現得非常優異,管樂、弦樂、國樂、舞團、跆拳道、桌球和撞球都紛紛取得進入全國賽的資格,還有許許多多的獎項,同學們的表現,實在是可圈可點!下學期還有很多比賽,像全中運的游泳選拔、田徑比賽、全市技藝競賽、科學展覽等等,還有九年級的重頭戲教育會考,也都在等著我們去大顯身手。這個寒假,便是我們準備的好時機。

    校長今天還要分享一個心得,例如我們在聽歌的時候,現在是直接在手機裡使用數位串流選歌播放,但是在早一些年代,是要買光碟用光碟機播放的。往前推更早的話,就是使用卡帶以卡匣機撥放。時序再往前推,聽歌就是用所謂的黑膠唱盤了。黑膠唱片是連我也不熟悉的年代,我的年代是卡匣機,但是黑膠唱片播放歌曲時那種不是全域音軌的特殊音質,讓現代許多愛樂的人還是鍾情這種古老的類比音訊播放機器。重點來了,為什麼我要跟你們提到黑膠唱片?因為我想讓你們知道,一個東西有沒有價值,不是在它是不是新的,而是在它特不特別?有沒有可取代性?能不能長久保存?能不能注入新的時尚感?黑膠唱片不僅僅只是能真實還原八零年代以前的歌曲,細究它存續的原因,是因為它保存期限較CD更長,它封面很大張很適合結合美術設計,它播放的操作順序有一種聽歌的儀式感,聽完A面後還一定要自己去翻B面,而唱針落下碟盤時會發出浪漫的讀取雜聲,這也變成了鍾愛黑膠的一個堅定理由。我們學校也是一樣,我們打造一個傳統優良名校,不因其校齡老而遲暮,校園內的老樹靜靜的見證了所有的歷史,我們一方面要努力存續這個傳統,一方面也要賦予這個傳統名校更多的新意。你,我,所有的老師們,都有在這個過程中讓永和國中這塊招牌歷久彌新的任務和角色。

    你們在讀歷史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一個人?東漢的軍事家及外交家班超!如果你不大熟悉班超這個人,那麼應該聽過「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的成語吧!這句話就是班超說的。在我認為班超就是現代十二年國教實施的一個很好的範例,因為他的學習是跨領域的,而他表現了許多素養,這讓他可以替東漢政府組織起西域的五十幾國,用來對付外患匈奴,保障國家的安全。他有科學的素養,能依地域之便取得石油,以少數人火攻敵人營寨,他有氣象學家的能力,所以他判斷風勢風向,進行軍事行動,他也是心理學家,很能夠看穿人性的弱點,或說服,或威嚇,他更是溝通大師,善說理,強於邏輯分析,他僅僅用三十六個人,便讓鄯善國畏懼漢廷而簽訂同盟關係,開啟了班超出使西域成功的第一步。

    再來,我們講一個全校性的議題,就是環境保護刻不容緩,環境行動人人有責,我們都知道,但是到底我們能夠讓永和國中在環境保護上落實多少,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長久以來,學校的資源回收工作可以說做的非常透徹,連校慶園遊會都可以執行高難度的無塑政策,但是我們環境教育還可以更進階,我的觀察是,我們可以在落葉回收的工作上,再做改善。我常常看到外掃區有一包一包的東西,仔細一看,都不是垃圾,我們永和國中的學生很優秀,不會在校園亂擲垃圾,但這是一包包的葉子,對,只是葉子!這些葉子裝成一包包的,會去哪裡?對,就是垃圾焚化爐!所以,我們蒐集的落葉是拿去燒掉的!這樣就會產生很多的二氧化碳!各位同學,我們一方面減塑減得很徹底很厲害,一方面又製造二氧化碳排放量,這樣我們永和國中的環境貢獻,不就又歸零了嗎?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讓我們設置落葉回收系統吧!讓落葉透過蚯蚓馬陸鼠婦雞母蟲等動物的分解,在學校變成有機肥料,不僅減少垃圾量及碳排放,又能改良校園植物的土質。展望下學期,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讓永和國中的環境保護貢獻,更上層樓,學校的生態更永續發展!

    最後,寒假的防疫工作,就交給各位自己維護了,更多防疫細節學務處會宣布,而我在這裏,則預祝所有的同學,有個豐富充實的寒假,並且在農曆春節期間體驗民俗節慶的種種美好,例如貼春聯、拿紅包說吉祥話、吃年夜飯、守歲等等,我的寒假叮嚀,另外還有寫成一篇文章,在各位的寒假須知裡,也請同學們仔細閱讀!從現在起,寒假開始了!

自學----給永中孩子的寒假叮嚀

 


        自學----給永中孩子的寒假叮嚀      鍾兆晉

親愛的同學們:

    所有人都期待的寒假終於盼到了,寫這封公開信的我,心情也是雀躍不已的。在開始放假之際,基於我身為學校大家長的職責,我也要叮嚀你們幾件事情,用講的你們很容易忘記,寫在寒假須知裡就至少還有家長們幫你們留意。

    在寫信之前,事實上我先閱讀了我們學校的刊物「和風」雙月刊第67期,很享受投稿同學們有溫度的文字,也很開心我的文章也刊登在這期,同時還有老師的上乘作品,希望大家能持續踴躍投稿,沒有投稿的也當一個暖心的讀者,一起耕耘這個屬於我們永中的園地。

    這學期的行事曆走完,大家都辛苦了,但用心盡力流汗水後換來的便是豐盛的成果和滿載亮點的記憶,於是辛苦便值得了。不是嗎?但這個學期對每個人來說也並非百分百完美而無懈可擊,總還有未竟的目標,靜靜反省,也仍有可進步的空間,在品格的惕勵上,在學習行為上,在生活的習慣上,這學期做對了什麼?忽略了甚麼?堅持了甚麼?放棄了甚麼?趁著寒假,趁著有更多自己獨處的時候,同學們就可以好好的反思,十幾歲了,是可以進行反思的年齡了。

    今年的暑假,由於農曆春節是在法定的三週假期之後,所以我們的寒假總長度將近一個月,一個月很長,好好的規劃,可以讓自己顯著的成長。最珍貴的學習,不是有幸聽到黃金名嘴的講述,也不是買很貴很好的行動載具學習,更不是講究書桌燈光空調的高級環境,最珍貴的學習,就是自學。

    各位同學,如果真學會自學,你會發現,跟父母的親子衝突不見了,與老師的眼神交會踏實不閃躲了,對自己的下一步下下一步胸有成竹了,「不知道」這個慣用語會消失,自學真的有莫大的好處。自己若不會自學,自己的時間就是別人的,由別人安排,別人掌控,相反的,學會自學,自己的時間就是完完全全是自己的。

    「自學」只是兩個字,但自學的內涵是無限大。自學講的是自主學習,你得分析自己何處強何處弱?何段學得道地?何段矇矇懂懂?自學也就是自我安排,你會計畫,做什麼事都有個輪廓,不貿然從事導致兜圈子。自學最難拿捏的就是自動控制,人總有惰性,總有欲望,總有劣習,這些都要加以控制,才能騰出更多的學習時間與空間。這種控制就叫自律,也就是說,完全的自由,是源自完全的自律。當然,自然規律的學習也是自學的要領,摸熟自己的體力,掌握自己的周期,順應生理才能收學習之效。寒假很長,家裡沒有鐘聲,父母可能要上班而家裡只剩自己,不學著自學,時間徒然的浪費,等於是虛擲了生命,而你們的青春是何等的珍貴啊!

    聽我的建議,寒假作業先寫,其實老師們都只有出一點點作業,對比學期中的作業而言。然後,按自己的喜好與能力,讀幾本有厚度的書,走一段有意義的旅程,找幾個有智慧的長者長談,完成一個作品,學幾個應用軟體,從事幾次自己拿手的運動。我說「寫幾個」,就是不確定的意思,要看你自己,你要自學,自學就是自己定訂。

    以上的建議,其實還是適用九年級的同學的,即使會考在即,學校寒輔與補習班的時間佔去多數,你們還是要好好安排所剩的時間,考試要有好成績,也要在身心靈健全的狀態下應試才有機會,這時候你們的自學計畫裡,將有利身心的運動或閱讀等化整為零的策略就顯得特別重要。若很極端的在高壓讀書之後只選擇無意義的放空,其實是讓自己處於落差很大的震盪,收放之間豈能轉換順利?

    至於我自己,我也有我的寒假自學計畫。除了公務上寒假仍需執行的行程或會議外,我在泰山有養蜜蜂,所以我會抽空到職業蜂農的蜂場見習,學習更多的養蜂技巧。另外,為了能夠帶好新成立的棒球隊,我也會多看投球、守備與打擊的教學影片,增進教球的技巧。我寒假後期會返回故鄉屏東,陪伴老爹老媽,那時我會多跟他們學習各種農耕的細節,為將來返鄉繼承農場做準備。講到看書和運動,那是一定要的,因為我無書不歡,不運動不快樂。

    同學們,仔細的想想,我說的對不對?如果你實踐自學了,你還是不能做你自己,你就來校長室找我算帳吧!

 

殷殷期盼你們健康成長的校長  

2021年1月6日 星期三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推薦文



 「寫給兒童的世界歷史」推薦文

這是一套用心編寫的歷史套書。大抵這本書的閱眾設定,是期待成為孩子們建構世界史觀的第一次接觸!作者用心的為每一段敘述下了吸引人的標題,而且主題式的分段章節,很適合教師配合課程來融入教學!文中豐富多彩的插畫,為文字增添了被牢記的介質,連畫中人物角色的設計,都細膩生動。若我還是學生時代就擁有這套書,一定會讓我的各種領域的學習更佳順利。

2021年1月1日 星期五

生態循環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十二在學校的落實

 



生態循環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目標十二在學校的落實          永和國中      鍾兆晉

        在多年的努力下,學校師生貫徹垃圾分類及環保回收政策已足見成效,垃圾減量和禁用免洗餐具也都設校規嚴格遵守,甚至在校慶期間,可以實施完全無一次性餐具的環保園遊會。在校園環境部分,外掃區的落葉若能進行落葉堆肥的製備技術轉換成有機堆肥增加校園植物的養分,則學校「避免將落葉打包丟棄」的降低碳排放作為似乎也頗有貢獻。看起來,學校能再減的,很像非常有限!但是學校通常不會只有乾燥的枯枝落葉,園藝的修剪與草坪的維護,常常會產生新鮮的枝葉,再加上午餐時間的果皮及家政教室上課後的生廚餘,這些新鮮的、含水量高的有機廢棄物,又該何去何從呢?
        學校是教育單位,在往昔的慣常理解,應該只有物業的消費而已,很罕見將學校視為具生產能力的地方。然而,透過「生態循環箱」的設置,將扭轉這一固著的觀點,使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十二,「確保永續的消費與生產模式」,得以在校園內獲得系統性的改善。

生態循環箱
        「生態循環箱」的前身是「蚯蚓養殖箱」,但蚯蚓養殖箱的動機是蚯蚓以及蚓糞,處理的形式比較侷限。「生態循環箱」是一個三層結構,上層上掀式容器,是主要堆置包括生廚餘及新鮮花草等有機廢棄物,再利用校園收集的蝸牛、馬陸、鼠婦、蛞蝓、蚯蚓、疣跳蟲、黑水虻、無翅蟑螂等添入,運用多樣碎屑食物鍊動物分解之有機碎屑,會從第一層底的孔洞進入第二層容器。生態循環箱的第二層,是堆肥收集層,利用生物特性,這一層會有較多上層自然鑽下的蚯蚓,這一層在一段時間後就可以從側邊抽屜式拖拉出來收集堆肥使用,同時也會有大量蚯蚓生成。由第一及第二層產出的液體,就會循著重力掉入第三層,第三層也是側邊抽屜式的開口,主要收集液肥。第三層完熟的液肥,可以稀釋後灑佈在校園植栽處增添養分!

整合視角(integrative lens)看校園
        學校的校樹花草,都是彌足珍貴的天然資源,因修剪過程產生的新鮮嫩葉,不要輕言丟棄。透過生態循環箱的系統,可迅速產生堆肥與液肥,也集中涵養了大量的動物,可供教學使用。這個系統也整合了「廚餘回收生液肥」、「落葉回收產堆肥」的概念,讓兩種有機肥同時生成,同時集中。

批判視角(critical lens)論舊習
      傳統的學校,連落葉堆肥都無法製備了,更遑論消化果皮、新鮮修剪下的嫩葉或家政教室課後的生廚餘。其實,有心製備落葉堆肥的學校,一定也仍苦於落葉堆肥碳氮比過高肥力不足,以致於只能作為基肥使用。僅用黑水虻處理生廚餘的學校,則無法避免過程中難掩的氣味,在設置處理地點時得遠離師生活動區。生態循環箱恰能解決二者的問題,且操作更為簡便。

轉化視角(transformative lens)見未來
      我們應該知道,日日進行的學生營養午餐供餐、定期設定的校園花木修剪進度以及家政課程的按表實施,是穩定而量大的有機廢棄物原料來源。如果「生態循環箱」操作成為全校固定的流程,可以預期堆肥及液肥的供貨能大量而穩定發生,這是永續產品商品化的重要因素。

情境視角(contextual lens)說故事
      「誰是生態循環箱的最佳分解者?」、「動物類群的比例是多少?」、「生態循環箱的動物如何防止逸散?」、「疣跳蟲與蚯蚓的關係是什麼?」,這些伴隨生態循環箱的設置,而讓學生們在執行有機物回收時透過觀察產生的問題,已經讓這個系統無形中增添了更多的教育意義,也就是提供了許多實質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真實的進行探究活動。

學校可視為生產單位
        在校園內執行「生態循環箱」設置計畫,可以讓SDGs的細項目標12.2 「在西元 2030 年以前,實現自然資源的永續管理以及有效率的使用」和細項目標12.5 「在西元 2030 年以前,透過預防、減量、回收與再使用,大幅減少廢棄物的產生」,在校園內被落實,校園的教學及師生活動產生的有機廢棄物,可以透過校園的動物及此循環箱的設置,永續循環往復利用。


2020年12月28日 星期一

 

        歌詞的背後                                  鍾兆晉

Reuben James, in my song you live again

And the phrases that I rhyme are just a footstep out of time

From the time when I knew you, Reuben James

    耳邊傳來好熟悉的旋律,還有朗朗上口的歌詞,這首歌是美國鄉村歌手Kenny Rogers的歌,我年輕的時候,有一陣子很愛他的歌,尤其是遇到情緒低潮的時候。而這首,歌名叫「Reuben James 」,當時哼唱的時候我不知道背後的故事,後來朋友分享了才知道。

    這首歌原先創作的人叫巴里·埃特里斯(Barry Etris),當時他寫的一首歌叫做《魯本·詹姆斯(Reuben James)》,描寫的是他的爸爸,把爸爸當成了英雄的他,卻目睹他離世,於是將與爸爸的回憶寫成了這首歌。

    後來,Kenny Rogers這個版本,是亞歷克斯·哈維(Alex Harvey)和巴里·埃特里斯(Barry Etris)共同修改,亞歷克斯·哈維(Alex Harvey)借鑒了自己的早年的生活體驗,將歌曲重新製作成我們今天所熟知和喜愛的版本。新的版本就是另一個故事,他將魯本·詹姆斯(Reuben James)從一個白人變成了一個黑人,而黑人的形象是來自韋斯利·沃特金斯(Wesley Watkins)和沃爾特·德貝里(Walter DeBerry)這兩個黑人,這兩個男人是在哈維父親的鄉村商店對面的農場裡工作的。當哈維的父親因肺結核住院時,這兩個人接管了撫養他的工作,而母親卻一直在外工作。

    故事的軸線從一個懷孕的白人女生開始,在意外身亡的時候剛好碰到一位黑人,所以這個黑人就被眾人所誤解,但是他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這個白人女生所生下來的白人孩子,長大了之後,這個孩子為了紀念這個黑人,把他的故事寫出來,把他當成英雄。這個關於飢餓的白人孩子的部分,靈感則來自哈維父親的經歷。哈維的父親實際上是由黑人女士馬祖里亞(Majulia)和她自己的孩子一起照護拉拔長大的,因為他自己的親生母親無法哺育母乳。哈維的父親實際上就是在黑人家庭中長大,所以他聲稱有一個黑人雙胞胎!

    真實的故事雖然是由幾人所組成,但與歌曲本身一樣令人印象深刻且寓意深遠,啟發的功能強大。而看似明快輕鬆的節奏,背後卻有感人的故事,輕描淡寫的是承受風浪的豁達。就像我們每天的生活,讓人家以為看似輕鬆自在,但是每個人內心都扛著很大的責任與壓力,哼唱著這首歌時,歌詞的第一句,「在我的歌裡,你重新活過來」,彷彿也在暗示著自己,哼唱著這首歌的自己,也重新活了起來。

 

 

 

 

2020年11月2日 星期一

校園種什麼?--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環保繽紛樂逐字稿

 



        校園種什麼?--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環保繽紛樂逐字稿

    今天的環境教育時間,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校園該種什麼植物?】

    今年八月七日,教育部發函全國高中以下三七二○所學校,於八月底前協助填報「校園植樹環境自我評量表」,調查校園三公尺以上樹木。以這件新聞起頭,問大家校園該種什麼,除了檢討過去錯誤的植樹政策外,有關單位應積極給予適當的建議。原則上,未來在校園栽種植物,當然以原生種植物為佳,再配合教育目的及學校特色選擇適宜的樹種!

    在樹木方面,為了減少學生外掃區的壓力,首先建議栽種原生常綠針葉樹,肖楠、二葉松、羅漢松、龍柏及竹柏等。另外,為了增進校園四季變化,可植秋冬變色的闊葉樹,像台灣巒樹或烏臼、台灣楓香,或初春開紫花的苦楝,夏初開白色花的流蘇,都是很好的選擇。

    無論如何,學校總會有陽光照射不足的角落或樹下,這些地方則可種植耐陰植物,本土的耐陰植物如姑婆芋、各種蕨類或水鴨腳秋海棠等,都可以種植在校園。

    而為了吸引蝴蝶蜜蜂等昆蟲在校園飛舞,校園內也可種植原生蜜源植物,馬鞭草、忍冬、台灣澤蘭、射干、月桃、冇骨消、台灣火刺木、火炭母草等,具有良好的誘蝶效果。

    校園也可栽種各類蝴蝶食草植物,吸引蝴蝶產卵,增加蝴蝶的停棲。例如菊花木、魚木、山黃麻、朴樹等等。

    校園香花植物的栽種可增進師生情緒的穩定,玉蘭花、七里香、含笑花、桂花、茉莉花、夜來香、木蘭、梔子花。

    校園內也可栽種藥用植物,像土肉桂、過山香、魚腥草、艾草、土人蔘、雷公根、白鶴靈芝、枸杞、石菖蒲、敗漿、野薄荷或羊奶埔等,作為教學及料理使用。

    增進應用植物的認識,種香草植物是很適合入門的,可以栽種如益母草、焊菜、金錢薄荷、水芹菜、魚腥草、艾草、月桃、大葉石龍尾、擬紫蘇草及山芹菜等,。

    打造生態校園,就是希望營造的友善環境有利野生動物自然聚集。所以可以栽植誘鳥植物,例如:山枇杷、呂宋莢蒾、毛柿、豬腳楠、厚皮香、構樹、雀榕、珊瑚樹、鵝掌柴、黃連木、楊梅或台東漆樹等等,這些樹木的果實營養,或成漿果或是核果,細枝多,隱蔽佳,是吸引鳥類棲息覓食的好樹種。

    至於鳥帶來的樹,也就是由鳥的取食、攜帶及從其糞便長出的植株稱之,例如小葉桑、茄苳、榕樹、樟樹等,就讓它們在校園自然成林了。

    大部分學校都有設置生態池,所以種植原生種水生植物時建議栽種包括圓葉節節菜、台灣萍逢草、野慈菇、滿江紅、蓴菜、穗花棋盤角、野薑花、水蠟燭、水丁香、大安水簑衣、圓葉澤瀉、紅辣蓼、黃花狸藻等沉水性、浮水性、挺水性或岸邊植物。

    永續校園局部改造計畫內容中,多層次生態綠化是其中的指標,所以我們在校園種樹,不是只種高大的喬木,還要有低層的灌木,及底層的草皮。建議原生灌木可以採用月橘、厚葉石斑木、末骨消、龍船花、白水木等等。

    如果是栽種果樹,則依學校所處地形氣候來栽種,一個種類栽種數棵,可保產季時有足夠的收成進行後續的食農教育。建議可於學校設置果樹專區栽種釋迦、芭樂、香蕉、土芒果、枇杷、金棗、柚子、木瓜、無花果等。

    好種好長的水黃皮、山芙蓉、野牡丹或春不老,本身有花有樹;或者有樹有果的鐵色、杜虹花、台灣紅豆樹或台灣海桐,也是不錯的選擇。而樹形美的瓊崖海棠、木芙蓉、九芎、杜英或台灣赤楊,也是單棵栽種在校園的好選擇。

    棕梠樹常常是表現南洋風情閒適放鬆的庭園造景意象,校園則可擇原生的棕櫚科植物來代替,有台灣海棗和蒲葵,可取代大王椰子。而蘇鐵則是點綴草皮景觀植物的好選擇。

    我個人喜歡在校園內栽種樹豆。樹豆是原住民的食物,樹薯也是,這類多年生的木本植物,綠化、賞花及作物生產三種功能都具備。像細葉山茶,樹形美,果實又可以提煉苦茶油,也是屬於民俗植物。

    「竹解虛心是我師。」選擇學校的一角栽種一叢綠竹、箭竹、長枝竹及桂竹等,除了增加校園景觀的多樣性之外,竹子也可運用於學生工藝作品,竹葉及竹筍可做為食農教育之用,也是多功能的樹種。

    高大的景觀行道樹,則可以選擇土肉桂、光臘樹,而森氏紅淡比、烏心石、大葉山欖和樟樹等,則是樹型直挺,樹幹堅硬的好選擇。

    學校需要大片的花海,所以在校園設置的賞花植物區,可以考慮玉山杜鵑、細葉杜鵑、紅毛杜鵑、金毛杜鵑、台灣野百合、木槿、台灣山櫻花、台灣馬醉木、華八仙、台灣泡桐或大頭茶等。

    校園造景也很需要綠籬,原生種綠籬植物可以選擇紫金牛、日本衛茅、象牙樹、福建茶或光葉柃木。

    學校若有花架或長廊,也可栽種原生的藤本植物,像金銀花、歐蔓、馬兜鈴、虎葛、風藤、三星果藤、毬蘭、大鄧伯花及山葡萄等。

    「小樹種起、適地適木、原生樹種」,這段口訣,是校園植樹的最新原則。近年來,林務局開始盤點台灣森林中具有園藝、景觀、蜜源及保健等潛力的各類植物,陸續於國有林區內展開採種及育苗等工作,期望將來透過校園的推廣栽植,發揮台灣森林生態系的多元服務價值,也減少對外來植物的依賴,這是各個校園真正成為都市生態綠洲的契機。

2020年10月25日 星期日

幫助落葉堆肥分解的動物群--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環保繽紛樂逐字稿

 

        

    學校常常想利用製作落葉堆肥解決學校外掃區產生大量枯枝落葉的問題,但卻常因堆肥不易形成而放棄,甚是可惜。其實落葉若只是集中一處,擺著不管理,任其自然分解,那麼,分解的速度就會非常緩慢,日益增多的落葉堆不但影響了校園景觀,也看不到減少碳排放(枯枝落葉由垃圾車收走)的有效成果。

    落葉堆肥加速形成的關鍵因素有很多,除了可依賴施放微生物粉劑加速分解,或者枯枝落葉經碎木機碎化之物理性處理之外,應該還有更生態的操作,就是是否形成豐富多樣的落葉層(leaf litter)動物群,來加速分解枯枝落葉。這些動物群居住在落葉層中,形成完整的食物網,牠們的尿液、排遺、食渣、棲息造穴的行為及其屍體,可促進土壤粒團作用(aggregation)、分解有機質和產生有利植物生長的無機鹽類。

    同時,這些落葉層的動物群可以消除土壤的密封作用(sealing,也就是土壤孔隙被雨帶入的碎屑阻塞土壤透氣的現象),讓土壤蓬鬆透氣,減少無氧環境所形成的微生物分解臭氣。

    常見的落葉層動物群有那些呢?仔細的分析,應該會經常發現馬陸(磚紅厚甲馬陸、霍氏繞馬陸)、鼠婦、蛞蝓、蝸牛(煙管蝸牛、扁蝸牛、非洲大蝸牛)、螞蟻(華夏粗針蟻、畢氏粗角蟻、瘤顎蟻、皺家蟻)、蚯蚓、蟑螂(水蠊、麻蠊、圓蠊、潛蠊)、雞母蟲(金龜子、獨角仙)、疣跳蟲、嚙蟲、雙翅目幼蟲(搖蚊、鷸虻、舞虻、蚤蠅、肉蠅)、類、蜘蛛、蜈蚣、白蟻、陸生渦蟲、線蟲、椿象、蠼螋、叩頭蟲及擬步行蟲幼蟲等。

    知道這些動物群對落葉分解很重要後,如何增加這些動物群在落葉堆中的數量和密度呢?實際的做法,就是對落葉堆澆水保持潮濕,同時經常性添入剛剪下新鮮的嫩枝綠草,並在落葉堆肥上覆蓋帆布、麻袋或棕簑墊(遮蔭的處理因這些動物群大部分怕光),以及間格適當的翻堆處理(太頻繁驚擾動物群棲息,間隔太久會消長劣化),就可以使落葉堆肥加速分解,收成用肉眼可見之深色、有大量蟲糞、無臭且肥沃的有機肥,供學校補充植栽養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