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學校校長 鍾兆晉
主導新北市100學年度校長儲訓課程的林文生校長對著候用校長們問道:「為什麼我們要改變(change)?」身為現代校長,要成為理想的學校校長,就必須要改變。改變的意念(Design for change------school contest),來自世界快速進步、家長要求多元化和理論派典的轉移。改變是一種趨勢,教育改革其實永遠不能停止。於是,文生校長提到課程地圖(Curriculum Map),提到薛西弗斯(Sisyphus)學習法,教師應自比為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Sisyphus),儘管每天必須推著「頑石」前進,也看不到立即的成效,但陪伴學生成長的過程,就是他的幸福和快樂,校長也是如此。
但是,舊教學方法,例如寫參考書、寫測驗卷、畫重點或死背,都已違背現代的教育觀。我們幾乎都忘了,我們是怎麼被教笨的。當理想的學校校長要體認到這一點,不是努力就好的,重複不斷的耗費心力做無效的努力,對教育無益,教育要有真實感,真實讓學生感受學習帶來的進步與樂趣。
我們的生活充滿習以為常的僵化現象,學校有太多文化基因的複製現象的例子。例如我們行列式的座位安排(其實不利合作學習),中小學教室的牆壁都漆乳白色水泥漆、學校的司令台千篇一律的造型。要知道在不違背法律與過程民主的前提下,校園許多事情都可以呈現得更有創意,展現特色,更貼近學生為中心思維的決定。
理想的學校校長們必須體認,專業成長的第一步,就是改造自己,許多校長耗費太多時間想著怎麼去領導別人,而不是修鍊自己。所以普遍上校長們形成問題的能力不足。那麼什麼時候改變最恰當呢?就是當下,此時此地此刻。
理想的學校校長必須養成快速思考的習慣,改變不能只有高喊理念的改變,要有實際行動的改變。而學校經營可以從結果看到努力的成效,如果沒有真實的學習成效,辦太多活動,其中做太少有效的學習,則活動本身只會分散學生真正的學習心思,整個學校會人心浮動。因此,是否學生學習活動的重點在深度而不在廣度?就值得身為校長的我們深思,學生是否養成將「學習」用出來的系統方法,就是教育家杜威所倡導的「學習即生活」。
理想的學校校長的身分是複合式的,既是行政領導者,也是課程領導者,更是教學領導者,校長掌握議題,處理議題,解決議題,所以校長儲訓課程更應該是議題導向的螺旋式課程。校長應體認領導是簡單的、專業的而有效的行為。為什麼要有這樣的自覺?因為這些行為是校長的日常行為,要有毅力,有好的心理素質。
身為理想的學校校長,要瞭解「為學日益,為道日損」的道理,該段文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八章,文中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引申的意思是說:追求學問,就要求天天都學有所得,習有所成。而追求大道呢,只是要求每天儘量減少自己的欲望和行為。對自己的欲望和行為減之再減,堅持不懈地一直減下去,最後就可以達到無為的境界了。達到了無為的境界之後就會發現,已經沒有什麼事情不可以實現了。尤其身為校長,謹守分際與操守,降低欲望是鐵律。
從以上的論述中,歸納出簡單的校長心靈策略有:清廉,正向思維,教學與課程專業,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賈伯斯(Steve Jobs)的名言: 求知若渴、大智若愚(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仍是適用於校長領導的。還有草履蟲哲學、變形蟲組織、學習型組織以及狼性領導等等。
學校要進步,就是找到改變學校的法門。追求學校進步,試圖從組織文化、行政結構、教育方法、教學資源、教學歷程及評鑑結果等方向改變。而改變的方法,則是順著「覺知、差異、抗拒、辯證、認同、內化到行動」的次序推動。而場域心理學的應用,則是校長認知知識新鮮度與公共論述的場域,設定專業對話,引發教師發表的渴望,能產生交互辯證及形成共識。總之,專業有方法,先受益,然後就可能改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